隆冬時節,天氣寒冷,臺州灣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內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坐落于此的彩虹無人機一期廠房正加緊施工。隨著明年6月廠房完成交付,這片占地470畝的土地上將量產我國先進的“彩虹-5”無人機。

  不僅如此,航天科技彩虹無人機項目產生了強大的虹吸效應,目前我市已引進、布局包括北航合作項目、飛虎通用航空項目等十多個航空產業項目,總投資達300億元,并正積極引進其他相關項目,將逐步形成千億通用航空產業集群,成為臺州五大千億規模產業集群之一。

  可以預見,一個全新的產業發展奇跡即將在臺州誕生!

  “無中生有”,主動出擊尋“彩虹”

  步入經濟新常態,在新形勢、新要求之下,臺州制造業面臨轉型升級、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如何加快轉型跨越,如何突破瓶頸、再創輝煌,成為臺州制造業一個重大的命題。

  臺州的戰略路徑是這樣的:要想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需要內外兼備。內,要培育龍頭骨干企業和一大批成長型企業;外,要引進大項目大企業,打造高端產業集群,提升優化產業鏈。

  從這一戰略高度出發,市委、市政府一方面研究出臺一系列加快轉型升級之措,另一方面廣發英雄帖,主動促成引進“高精尖”產業入駐臺州。

  2015年8月,一則“彩虹-5”無人機成功試飛的消息在央視播出。

  播者無心,看者有意,臺州的“腦洞”由此打開:“能不能把無人機生產基地引入臺州?”

  這一大膽的想法并非異想天開:“彩虹-5”無人機成功試飛后,肯定要進入批量生產,而臺州的模具、機電等基礎性產業在全國頗具影響力,與航空領域緊密相連,多家企業直接或間接為航空產業提供配套。同時臺州將規劃建設五個二類通用機場,具備良好的相關基礎條件。

  更為重要的是,作為典型的朝陽產業,通用航空產業在我國有著廣闊前景。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的彩虹無人機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如果把彩虹無人機的項目引進來,將對臺州調整產業結構、打造高端產業集群產生不可估量的作用與影響。

  在認真研究國家有關推動通航產業發展的政策文件和臺州的實際情況后,一個“無中生有”的招引計劃逐步形成。

  然而開局并不順利。彩虹無人機生產單位——航天科技第十一研究院答復:已有多個北方城市前來洽談“彩虹”無人機項目,再加上十一院在天津已有一個生產基地,所以不想舍近求遠去臺州。

  但臺州并未放棄。王昌榮、張兵等市領導親力親為,多次上門拜訪,表達合作誠意,并邀請對方來臺州考察,展示臺州的良好發展前景。

  功夫不負有心人。3月3日,臺州和航天科技第十一研究院簽署合作框架協議;5月26日,雙方在杭州西子湖畔簽署產業項目協議;7月22日,總投資12億元的彩虹無人機產業項目(一期)正式開工。整個項目建成后,將形成各種無人機1000架以上生產能力。

  十一院院長李鋒感嘆道,是臺州的合作誠意感動了我們,同樣重要的還在于臺州擁有良好的產業基礎、臺州灣集聚區這一發展平臺,促使我們最終選擇臺州。

  “虎口奪食”,以“釘釘子”精神談項目

  84天,這是彩虹無人機項目從完成洽談到正式簽約所用的時間。通常這樣的大項目從洽談到簽約,起碼得半年。

  在“臺州速度”背后,是各級各部門敢于“虎口奪食”的勇氣,更是談判團隊充分發揮“釘釘子”精神,盯牢一個項目就要使其成功的決心體現。

  在項目引進過程中,我市制定“一個口子甄別、一個層面醞釀、一個團隊談判、一套程序決策、一個口子落實”的“五個一”工作機制。王昌榮、張兵等市領導當“項目書記”“項目市長”,多次帶隊到北京洽談,召開重大項目推進工作聯席會議,領銜破解全局性、體制性難題。而高頻次地往返臺州與北京,成為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國資委、市經合辦、臺州灣集聚區等相關人員組成的談判團隊的工作常態。

  “通常都是晚上十點從臺州機場出發,凌晨一點到北京。”市發改委主任張銳敏說,這樣的“紅眼航班”,他們已經數不清搭乘過幾回了。當時正值北京的深冬,寒冷的天氣考驗著談判團隊的成員,往往休息不到四五個小時,就得起床工作。白天走訪行業專家、不厭其煩地洽談合作協議,晚上理思路、找參數,明晰談判方案。

  通過先期談判,市發改委了解到航空科技十一院有實現資本證券化的意向,便立即在全市范圍內尋找與十一院合作的上市企業,推薦給對方進行篩選。臺州的貼心與高效率,最終讓航天科技第十一研究院敲定合作。

  邁入實際洽談階段后,談判團隊更加注重細節把握。“單單是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的北京基地,我們就去了三四次,進行實地觀摩。有關洽談稿雙方前后對接了十多次。”集聚區招商局局長王韜說。集聚區對于十一院的要求十分重視,大到跑道,小到基地的水閘出水口該如何設計,都作了精心安排。有時一個電話商討某個細節,一打就是幾個小時。

  打造無人機小鎮,充分發揮虹吸效應

  地區產業的發展需要“龍頭”帶動,而彩虹無人機就是臺州通航產業的龍頭。她的虹吸效應正日益顯現——

  6月16日,我市與北航無人駕駛飛行器設計研究所、北航投資有限公司簽訂項目合作協議,形成年產約20-30架出口級無人機、1000-1500架小型無人機生產能力;斯洛文尼亞蝙蝠飛機也將落戶臺州,每年將生產兩人座飛機和四人座飛機各400架。

  11月,在珠海航展上,十一院更是宣布當前國內先進的“彩虹-5”無人機與一款太陽能無人機,將在臺州實現量產。

  目前,我市還在積極引進國家海事局海事無人機服務基地、國家電網無人機巡檢基地等項目。臺州灣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正成為諸多通航人才的夢想之城。

  面對這一則則振奮人心的消息,下一步,我市將以彩虹無人機等項目落地為契機,切實推進地區原有制造業向“高大上”邁進,促進臺州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打造無人機研制生產、試驗試飛、銷售服務等一體化的產業集群。圍繞彩虹無人機項目,我市精細規劃,打造融無人機會展和文化教育中心、高端裝備制造中心、通航服務和航空職業培訓運營中心、工業旅游等于一體的無人機特色小鎮。

  市發改委產業處處長趙麗敏說,打造千億通用航空產業集群,其意義遠不止打造一個高端產業集群,同時還帶來了有形與無形的影響。有形的影響是將有力地帶動上下游產業,促進臺州現有的模具、機電等關聯產業轉型升級,優化產業鏈。無形的影響是將推動人才集聚,為臺州制造業帶來源源不斷的人才。

  28天,“五通一平”完成;57天,項目破土動工;75天,完成樁基作業……臺州灣集聚區管委會與施工單位一起,正倒排時間,加快推進項目建設。不久,一架架彩虹無人機將掠過臺州蔚藍的天空。

“彩虹”劃過 臺州騰飛

圖文簡介

11月,在珠海航展上,十一院更是宣布當前國內先進的“彩虹-5”無人機與一款太陽能無人機,將在臺州實現量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