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9月2日,以“追夢空天”為主題的中國空軍航空開放活動在長春舉辦。在空軍武器裝備靜態展上,被譽為“戰神”的轟-6K飛機首次零距離走進公眾。圖為轟-6轟炸機。(張瑤攝)
美國國家利益網站12月18日刊登題為《中國的轟-6轟炸機:你想知道的一切》的署名文章,作者喬治敦大學沖突解決專業碩士、赴中國和平隊大學講師塞巴斯蒂安·羅布林在文章中稱,中國最近派遣了一架轟-6轟炸機前往南太平洋遠程巡航。
文章稱,此舉幾乎是美國空軍每當被他國惹怒便派遣B-52轟炸機前往的做法的翻版,是一個進行威脅和表達不快的方式。
文章稱,中國、俄羅斯和美國是目前世界上擁有足夠數量遠程戰略轟炸機的少數幾個國家。與美國的B-52轟炸機和俄羅斯目前正在服役的圖-95熊轟炸機一樣,轟-6轟炸機也是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的產品。迄今為止,中國生產了約180架轟-6轟炸機,其中大部分仍然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空軍和海軍服役。與中國更新式的戰機不同,這種攜帶巡航導彈的轟炸機受過戰火的實際考驗。
轟-6轟炸機是中國版本的圖-16“獾”式轟炸機(前蘇聯的首型噴氣式戰略轟炸機)。首架轟-6轟炸機是1968年由西安飛機制造公司生產的。該型轟炸機由兩臺WP8渦輪噴氣發動機提供動力,以656英里(1056公里)每小時的亞音速飛行,載重6000磅至1.8萬磅(2.7~8.2噸),作戰半徑為1100英里(1770公里)。轟炸機機身長34米,可搭載4至6人,最高飛行高度為4.2萬英尺(12802米)。
文章稱,雖然轟-6轟炸機的基本型只是一個常規轟炸機,但具有核能力的轟-6A轟炸機于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參與了核重力炸彈的試驗。
到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理解到戰略轟炸機不太可能飛到距離現代敵對力量足夠近的距離在其上方投放炸彈,因此開始尋找辦法延長轟-6的巡航距離。 轟-6D轟炸機裝載新型雷達,可以用其攜帶的兩枚C-601“蠶”式反艦導彈擊中艦只。長度為6.5米的C-601“蠶”式反艦導彈射程為150公里,彈頭重1130磅(512千克)。
文章稱,1987年,4架轟-6D轟炸機連同50枚C-601“蠶”式反艦導彈被出口至伊拉克,并在1988年的兩伊戰爭中得到大量使用。
12月16日晚,解放軍空軍官方微博@空軍發布發表圖片,并配發文字“周末,分享一幅很有意義的照片!”。照片中顯示轟-6K戰略轟炸機正在云上飛行,遠處可以看到兩座相鄰的山峰。從山峰形狀看,這很可能是臺灣南投縣境內的玉山主峰,其標高為3952米,距離海岸線50公里。從照片中“玉山”南北兩峰位置關系看,圖中的轟炸機正在由北向南飛行,表明這是解放軍空軍編隊11月25日環繞臺灣飛行演訓時所拍攝的照片。(新華社發楊勇 攝)
文章稱,最終,中國于2007年公開了迄今最為先進的轟-6K轟炸機,該型轟炸機擁有俄羅斯的新型D-30KP發動機,動力增強25%,擁有彈射座椅和帶有LCD顯示屏的現代玻璃駕駛員座艙。其他現代元素還包括紅外線和光電傳感器,以及與友軍的數據網絡連接。
另外,轟-6K還可以攜帶6枚射程超過900英里(1448公里)的CJ-10或6枚射程超過1500英里(2414公里)的CJ-20巡航導彈,或者YJ-12反艦導彈。作戰半徑已經延伸至約2000英里(3219公里),在空中加油的情況下甚至可以達到3500英里(56330公里)。
迄今為止,中國已經生產16架轟-6K轟炸機。據報道,中國正在研發由國產WS18扇渦輪發動機提供動力的新款轟-6轟炸機。
雖然轟-6K的巡航距離和戰斗載重仍不及美國的B-52轟炸機,但它們也沒有必要做到這一點。它們仍然能夠飛行很遠的距離,攜帶大型巡航導彈擊中潛在的敵對目標。跟B-52轟炸機一樣,飛行速度慢、沒有隱形能力的轟-6轟炸機并不需要飛到離敵方很近的距離。得益于它所攜帶的遠程導彈,它可以在千里之外向敵方開火。在得到空中加油的支持下,其距離基地的最遠打擊距離為4500英里(7242公里)。
文章稱,有趣的是,雖然在理論上轟-6轟炸機可以攜帶核武器,但據信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從未部署過任何空中發射的核巡航導彈。這也許是因為中國的指導方針是防御性地使用核武器。
轟-6轟炸機在1988年的實戰紀錄表明,用巡航導彈武裝的轟炸機即使是在缺乏先進的情報收集能力的情況下也可以造成足夠的傷害。
文章稱,隨著中國繼續在太平洋區域發揮影響,任何能夠跨越這一距離的遠程飛機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即使是像轟-6轟炸機這樣已經服役多年的老飛機也一樣。(參考消息網 編譯/林朝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