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就著烤串喝扎啤,倍兒爽!啥?不小心吃壞了肚子,得了腸炎,吃片藥壓壓驚?然而,腸炎可不止一種,它分為病毒性腸炎、細菌性腸炎、真菌性腸炎、寄生蟲性腸炎、飲食導致的腸炎、還有抗生素導致的腸炎……這么多種腸炎,你吃的藥對嗎?
人體的免疫力七成集中在腸道,胃腸道疾病是萬病之源。而夏季則是腸胃疾病高發的季節。那么,如何正確的保護好我們的腸胃呢?
急性腸胃炎三類食物不宜食用
急性腸胃炎治療過程中,要避忌很多食物。
油膩食物不宜食用,如肥肉、奶油、煎炸食物等;
辛辣刺激性食物不宜食用,如辣椒、酒、洋蔥、咖喱、胡椒粉、芥末粉、濃咖啡等;
硬質和高纖維食物不宜食用;
酸性食物和碳酸飲料等不宜食用;
上述這些食物容易阻滯消化,刺激胃黏膜,不利于胃粘膜炎癥的恢復。
炎癥期的腸胃功能減弱,要攝入清淡、低脂肪食物,最好食用流質食物和軟質食物,這樣有利于消化吸收,也減輕腸胃負擔。因此,可以熬煮稀飯喝。為了補充食物控制減少的營養攝入,可以熬煮五谷類稀飯。稀飯要盡量熬煮得爛一些,不要米粒生硬。菜肴以嫩的青菜為主,青菜不要纖維太高,肉類少吃并且盡量清煮,不要加姜蒜八角等刺激性香料。雖然以流質食物為主,但要少喝濃郁的湯,適量喝清淡的湯,牛奶等盡量不要喝。
麻辣燙、燒烤、涮鍋,消化科醫生最忌諱的食物
麻辣燙、燒烤、火鍋,都是老百姓愛吃的美食,甚至有的吃起來就停不下來。然而這些食物卻是消化科醫生 “消受不起”的美食,“又辣又爽,很多人吃的就是那個勁兒,嘴上爽了,卻全然不顧對胃腸道的刺激和破壞。”作為一名消化科專家,北京協和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錢家鳴坦言,從來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不管是燙、燒,還是涮,加熱時間短,食物不能完全煮熟,容易引起過敏,甚至造成腸道炎癥。這些食物比較燙,可口腔和食道表面黏膜非常嬌嫩,能承受的溫度最高在50℃-60℃,一旦達到75℃左右,黏膜就會被灼傷。偶爾灼傷能很快恢復,但如果經常吃麻辣燙、涮鍋等比較燙的食物,黏膜不斷被灼傷,會引發口腔潰瘍、食道潰瘍和食道炎等。
喜辛辣、重口味讓腸胃受傷不淺。辛辣的食物進入腸胃,會令胃部產生灼燒感,刺激腸道,造成腹瀉或便秘。
暴飲暴食也要不得?!按蟪源蠛龋活D飯吃成了急性胃擴張,這樣的病例可不少!”錢家鳴教授感嘆道。如果有基礎性疾病,還會誘發一些嚴重的問題,譬如,膽石癥本來是小問題,但如果暴飲暴食,就可能誘發胰腺炎,而重癥胰腺癌的死亡率高達20%-40%。
受訪專家:錢家鳴,北京協和醫院消化內科主任、中國醫師協會消化專業委員會會長和北京消化疾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