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獲得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后,滑雪近兩年迅速升溫。但臨床數據顯示,滑雪導致的運動損傷也呈現上升趨勢。專家提醒,滑雪愛好者應注意運動前熱身,進行骨骼肌肉、神經系統的健康檢查等;同時,所有滑雪者都應該佩戴頭盔,防止頭部撞擊風險;摔傷后應及時就醫檢查。
滑雪時膝關節、拇指、鎖骨最易受傷。近日,在北京密云區南山滑雪場,北京和睦家醫院骨外科主任路繼科教授舉行現場講座,講解如何避免受傷、受傷后如何判斷是否骨折,以及如何進行自救或互救等運動防護知識。據介紹,滑雪受傷中,包括膝關節在內的下肢受傷占比接近50%;拇指和鎖骨受傷約占30%以上,腦和脊柱受傷占10%以上。
路繼科介紹,滑雪最為常見的是下肢損傷,也就是膝關節的前交叉韌帶以及內側副韌帶的損傷。當出現滑雪時膝關節扭傷后的明顯疼痛腫脹,需要咨詢專科醫生妥善處理。如內側副韌帶損傷,一般可通過支具固定治療;而前交叉韌帶斷裂一般需要手術治療。
滑雪中另一個較為常見的是拇指損傷。路繼科表示,這種情況要盡快用支具保護起來,然后由專業的運動醫學醫生來檢查是不是韌帶有斷裂。
同時,門診也經常遇到滑雪摔倒后,因為手戳到雪地上力量傳到肘關節,最后導致鎖骨骨折的患者。路繼科建議,如果在雪場摔傷后,鎖骨位置出現局部疼痛、腫脹,要用吊帶或三角巾將上肢懸掛制動以保持鎖骨穩定,避免進一步活動導致血管神經損傷,及時就醫進行拍片確診。此外,鎖骨受傷可以非手術治療,切片部位通過螺絲釘來固定。
路繼科表示,兒童的骨頭彈性較大,最常見的受傷位置是肘關節,受傷后也需要及時就醫拍片檢查,必要時通過手術固定治療。兒童滑雪還需注意滑雪鞋一定要合適,不能太松,否則很容易造成髖關節部位的損傷;太緊則容易造成在靴子交界部位的骨折。
頭部受傷最嚴重,易引發后遺癥或致死。頭部損傷在滑雪受傷總數中占比14%,而兒童滑雪受傷中頭部損傷占22%。路繼科著重強調,超過50%的滑雪意外死亡都與頭部受傷有關。頭部損傷中男性及初學者較多,44%的頭部損傷與不戴頭盔有關。
頭部損傷包括腦震蕩和腦挫傷。其中,腦震蕩一般能夠恢復,但也有頭痛、頭暈、畏光等后遺癥。腦挫傷、腦血腫則可引起很嚴重的腦部損傷,引起肢體、運動、感覺、語言功能的障礙。因此,滑雪過程如遇頭部受傷后感覺惡心嘔吐,一定要去醫院做CT檢查。如果有腦損傷,需要神經學科專家做進一步治療,甚至要手術治療。
運動前應做骨骼肌肉、神經系統檢查。如何預防滑雪受傷?路繼科強調,滑雪前的熱身運動非常重要,要使頸部肌肉、腿部肌肉得到鍛煉,同時平時注意控制體重,較胖的人更容易造成韌帶損傷;腹部和軀干的肌肉強度控制也非常重要。此外,還應注意鍛煉身體的平衡能力,下肢的應變性等。
對于滑雪愛好者來說,提前進行包括骨骼肌肉、神經系統在內的健康檢查也非常重要。如果有康復師幫助拉伸肌肉、活動關節后再進行滑雪運動,可起到較好的保護作用。和睦家骨科在治療運動損傷方面,不僅具備國內外先進的設備、器械,還有國內外運動醫學專家包括國家奧林匹克運動研究所的專職醫生坐診,也可預約北京各大三甲醫院的相關專家等。一旦發生運動損傷,患者可獲得從檢查、治療到后期康復的一體化服務,后期康復將由專業的理療師、康復師幫助完成。(記者 王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