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42歲的黃先生因頭痛嘔吐十來天到醫院就診。入院后被診斷為“隱球菌腦膜炎”。經過積極抗真菌治療后,四肢肌力有所恢復,聽力下降的情況得到改善,但最終遺留左眼失明的后遺癥。而34歲的肖女士卻因“隱球菌腦膜炎”而錯失救治機會。肖女士同樣因為頭痛加劇、頻繁嘔吐而入院,甚至出現了“腦疝”,告病危。
在詳細詢問病史后,發現患有“隱球菌腦膜炎”的黃先生和肖女士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在家中飼養鴿子,而這或許就是患病的原因。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感染疾病科副主任醫師潘興飛介紹,隱球菌廣泛分布于自然界,如鴿糞、土壤、牛乳、水果等,為條件致病菌,通常在宿主免疫力低下時致病。隱球菌大多經呼吸道入肺,在肺部引起輕度炎癥,或隱性感染,亦可由破損皮膚及腸道進入人體。當機體免疫功能下降時可向全身播散,主要侵犯中樞神經系統,發生隱球菌腦膜炎、腦炎、腦肉芽腫等,也可侵入骨骼、肌肉、淋巴結、皮膚黏膜引起慢性炎癥和膿腫。
隱球菌病是一種機會感染性疾病,好發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肝炎肝硬化、慢性腎病、糖尿病、實體惡性腫瘤、血液系統惡性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實體器官移植等等。
潘主任介紹,因隱球菌腦膜炎有治療療程長、不良反應多、病死率高等特點,需由專科醫生根據患者具體病情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并進行長期的隨訪與評估。對于非艾滋病相關隱球菌腦膜炎患者,影響其預后的因素較多。惡性腫瘤等基礎疾病是預后不佳的重要因素,但免疫功能正常患者與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一樣,也具有較高的病死率。年齡≥60歲、意識障礙、未及時確診者預后不佳,而積極采用兩性霉素B的初始治療對預后改善起著關鍵性作用。
潘主任介紹,增強機體免疫力,積極治療基礎疾病,對預防隱球菌感染十分重要。此外,應避免在住宅飼養鴿子,清理鴿糞時應戴口罩,如有皮膚傷口,需注意保護創口,避免接觸土壤及鴿糞等鳥類排泄物。(記者 李劼 通訊員 區雪婷 白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