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中醫院皮膚科陶承軍的專家門診室里,坐著母女兩個病人,病因一樣——臉上爆青春痘。

這位母親自然引起大家更多的注意:“這么大年紀還發‘青春痘’!”陶承軍證實:這位43歲的中年女人臉上,爆的的確是青春痘,不過中年長痘的人,皮膚看上去要比同齡人更年輕,比如她看起來最多35歲。

臨床醫生的總結,得到了理論證實——

倫敦國王學院的科學家發表在《皮膚病學研究雜志》上的一篇論文發現:患過痤瘡的人,體內白細胞的端粒也更長。也就是說,他們的細胞更能抵抗衰老,皮膚老化也比較慢。

  痘肌人群可能靠耐老皮膚逆襲

國王學院研究中提到的白細胞端粒的長度,與人體其他細胞端粒長度具有相關性,因此常常被用來預測生物的老化。

端粒,是染色體末端的保護性核苷酸重復序列,能夠在染色體復制過程中起到保護作用,就像鞋帶頭上的金屬扣。隨著細胞的老化,端粒也會逐漸磨損縮短。

基因研究揭示:端粒較長的人,跟同齡人相比,生理年齡更年輕。他們表現為:更有活力,體質較好,骨頭更強健,或者身體指標更接近年輕人。大概就跟《碟中諜5》里53歲的阿湯哥一樣,臉照樣能看,身手也還一樣矯健。

所以,如果你正在長痘痘,或曾經滿臉痘,或時不時爆痘痘,大可不必怨天怨地,因為:1、痤瘡(青春痘的學名),是一種自限性疾病,也就是不做任何治療也會自己痊愈;2、幾十年以后,你很可能逆襲,憑著水潤光潔的皮膚在同齡人中勝出。

我還沒有來得及做20年以上的跟蹤追查,但是陶承軍說,他讀初中的時候,曾得名“赤豆棒冰”,因為“長滿了痘痘嘛!”如今,這位熟男醫生皮膚白凈光潔,跟他接觸過的醫療、科技線的女記者曾經猜過他的年紀——“大概45歲到55歲”,其實他61歲了。

  青春痘的產生和基因關系非常密切

我在編輯部講起這個研究時,有的女同事急了:“我沒長過青春痘哎,怎么辦?老得快?”

先不要急,我解釋一下,青春痘就是痤瘡,只是因為青少年發痘率較高,才這么叫,但幾乎所有年齡段的人都有可能發病。

浙江大學醫學院特聘教授、附屬第一醫院/沃森基因組科學研究院遺傳與基因組醫學中心主任祁鳴跟我說:“青春痘的產生,和基因關系非常密切?!?/p>

青春痘的形成原因有四種:內分泌失調,毛囊皮脂腺導管異常角化,細菌微生物過多生長,炎癥和免疫反應。

祁鳴說,至少有32種疾病,26種基因,與痤瘡相關。而病因不同、病情不同,防治策略也不一樣。

內分泌失調導致的痤瘡,通常是因為雄性激素分泌過多。比如,CYP11α基因CYP17A2基因,都會促進雄激素合成過多。而體內有個DDB2基因,負責降解雄激素受體蛋白。降解能力差的人,會特別容易發重型痤瘡。

如果是這種類型的痤瘡,應該對癥吃藥,降低雄激素合成;或者服用其他藥物,促進雄激素降解。

在細菌微生物過多生長導致的痤瘡病癥中,體內的DDB2基因,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若是它在人類皮脂腺細胞抵抗微生物的過程中功能削弱了,痤瘡丙酸桿菌就會肆無忌憚。

另外,我們體內有多個基因,在啟動和調節炎癥反應中起著關鍵作用,比如TNFα基因不同的變異,都會導致對炎癥的過度反應,各種消炎藥對于這種癥狀有更好效果。

有三個基因——S1LL、S1LF、S1LE與重型痤瘡發病相關,并且,在痤瘡發炎和瘢痕形成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當然,這樣有針對性的治療,是建立在你測試過自己的基因的基礎上,什么樣的人群特別有需要去測一測皮膚相關的基因:爸爸媽媽長(過)痘痘的同學。

“遺傳因素在痤瘡的形成與發展中扮演重要作用?!逼铠Q說,如果父母曾患過比較嚴重的痤瘡,孩子很有可能會受到痘痘的困擾,遺傳的方式也有多種多樣。需要結合測試情況、家族史、病史個案進行分析。

當然,如果你看到爸爸媽媽臉上還有很多痘痘,也不用替他們或者為你自己過多擔心,因為我們拼的是誰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發病時積極治,治不好不要急,多半會自愈;再過個十年二十年,再看這張臉,嘖嘖,歷久彌新。(記者 章咪佳)

科學證明:青春有痘,老來顯嫩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