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玩社交媒體的人覺得它讓生活變得更豐富多彩,能讓人了解更多社會上發生的事。而美國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沉迷社交媒體更容易讓人與社會隔絕(又稱社會隔離),而這可能提升患病率及死亡率的風險。
匹茲堡大學研究人員向超過1700名成年人發放調查問卷,了解他們使用臉書、推特等11個主流社交媒體平臺的情況以及自感與社會隔絕的程度等。調查對象年齡在19至32歲之間。問卷結果顯示,調查對象每天平均上社交媒體61分鐘,每周平均訪問社交網站30次,他們中27%感覺高度與社會隔絕。研究人員通過問卷發現,越是使用社交媒體多的人與社會隔絕程度越高。
研究人員在6日出版的《美國預防醫學雜志》上發表報告說,盡管使用社交媒體某種程度上能幫助人接觸社會,但年輕人過度使用社交媒體則會起到反作用,比如限制了現實生活中人與人的互動。此外,虛擬的網絡世界會讓社交媒體的使用者覺得其他人都生活幸福,長此以往這可能讓人抑郁。
研究帶頭人、匹茲堡大學媒體、技術與健康研究中心負責人布雷恩·普里馬克警告說:“如今在年輕成年人中,心理健康問題和與社會隔絕像流行病一樣。”(喬穎)【新華社微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