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世界腎臟病日主題是“腎臟病與肥胖”。廣東省人民醫院腎內科主任史偉提醒,相對于腎病綜合征等腎病類型,肥胖相關性腎病起病相對隱匿。有54.4%的患者臨床無明顯癥狀,大多在體檢時發現尿檢異常而就診。因此胖人護腎,一定要謹防對待尿檢異常,同時積極減肥。
現狀:肥胖的人越來越多有傷腎隱患
史偉介紹,2014年,逾19億18歲(含)以上成人超重。其中超過6億人肥胖。總體估算,在2014年時全世界約有13%的成人(男性11%,女性15%)肥胖;2014年,有39%的18歲(含)以上成人(男性38%,女性40%)超重。
肥胖是一種病,肥胖為腎臟所帶來的威脅不容小覷。史偉指出,有兩種情況值得重視:
●肥胖直接引起腎病。肥胖相關性腎病的起病相對隱匿。據調查,54.4%的患者臨床無明顯癥狀,多在體檢時發現尿檢異常而就診。臨床突出表現為蛋白尿,多以輕、中度蛋白尿為主,而大量蛋白尿(>3.5g/24h)僅占 10.0%。患者尿蛋白量與肥胖程度相關。在體重指數≥35kg/㎡患者中,大量蛋白尿的發生率可達30.8%。雖有大量蛋白尿,但表現出典型腎病綜合征的患者僅占2.22%。
●肥胖間接引起腎病。史偉說,肥胖人群常常合并高血糖、高血壓、高尿酸。這些均是腎臟病的“沉默殺手”。良性高血壓如控制不佳,病程進展10-15年即可能導致腎臟嚴重損傷,如已有基礎腎臟病,或合并糖尿病、高尿酸等其他可能導致腎損害的因素,病程進展就更快了。
在廣州地區,由于飲食習慣的特殊性,有高尿酸血癥的患者甚至高達30-60%。雖絕大部分高尿酸血癥的患者不會有關節痛、不會有腎結石等情況,但長期反復痛風發作的患者,可能導致痛風結晶在腎臟間質沉積,導致狹義的尿酸性腎病,慢性病程進展,可導致腎功能完全喪失而進入尿毒癥期。同時,反復痛風的患者,因長期服用NSAID類“消炎止痛藥”本身也會導致腎臟的損傷,如并發了鎮痛劑腎病,則腎損害可能迅速進展。
支招:如何給你的腎臟減壓?減肥!
肥胖相關性腎病起病慢、進展慢,對腎臟的損害往往也是可逆的,所以讓自己回歸正常體重是避免損害腎臟的關鍵一步。
據史偉介紹,有一位三十多歲的醫生,身高1.8米左右,體重卻超過兩百斤,沉重的身體造成他血糖異常以及高血壓,意識到肥胖對身體健康的損害后,這位醫生開始了減肥歷程,漸漸的,體重減了三十多斤,血糖、血壓也回歸正常了!
史偉說,減肥的關鍵還是“少吃多動”,少吃不僅僅是食物數量的減少,更重要的是選擇健康的食物,一般要限制來自于脂肪的能量攝入;增加水果、蔬菜以及豆類、全谷類及堅果的食用量。并根據自身的身體狀況“多動”,最好每周運動時間在150分鐘以上。
提醒:盲目吃藥減肥不可取
在制定減肥方案前,史偉建議不妨先做個體檢,查查血常規、尿常規、糖化血紅蛋白、腎功能、血尿酸、空腹及餐后2小時血糖、血壓等,讓專科醫師做好評估,并協助制定合理的方案。對于已經出現血糖、血壓、血尿酸異常的肥胖患者,則建議盡快尋求專科就診,切勿盲目鍛煉或節食,甚至服用各種類型的減肥藥物,這可能適得其反,進一步加重身體的損傷。
專家提醒,在臨床上,有不少患者因誤信廣告或他人推薦,服用某些減肥藥、保健品導致的急性腎衰竭并不少見。在這些減肥藥中,含有降糖藥物或利尿藥物成分,服藥后可能導致低血糖反復發作、電解質紊亂等情況的發生,嚴重者甚至可能發生中毒而危及生命。(記者 陳映平 實習生 馮程程 通訊員 靳婷)
受訪專家:廣東省人民醫院腎內科主任 史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