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忙碌了一天的人們進入夢鄉;清晨,睡了個好覺的人們神清氣爽,迎接新的一天。對一些人來說,每晚的睡眠就像與其約會的伴侶,如期而至,奇妙美好;而另一些人因為屢次被睡眠爽約,身心俱疲,甚至因此引發了疾病。
每晚與睡眠的相約守護,是人類進化三百多萬年的成果,只有遵守這一規律,才能有一個健康、協調的身心。在3月21日“世界睡眠日”到來前夕,本版特約醫療專家,為讀者解讀與睡眠相關的話題。
病例:輾轉難眠引發高血壓
張大媽年輕時沾枕頭就能睡著,現在退休了,沒有了工作的壓力,入睡卻越來越難。她堅持早上跳舞、下午快步走;晚餐只吃七成飽,遠離濃茶、咖啡等易致興奮的飲料;睡前用溫水泡腳,按摩腳掌,放著舒緩的輕音樂,關好燈……一通忙活之后,仍是“萬事俱備,只欠睡眠”。每天直到凌晨兩點才能睡去,凌晨四點多又醒了。后來,感到頭暈目眩、耳鳴的張大媽,被醫院診斷為高血壓病,直到服用降壓藥和安眠藥治療后,血壓和睡眠才慢慢改善。
解讀:
“失眠”是人們最無可奈何的事。這就像按時赴約的人在苦苦等待,戀人卻姍姍來遲,甚至失信、爽約,使漫漫長夜成為一種苦苦的等待與煎熬。研究發現,睡眠是大腦滿足身體高需求的一種最簡潔的解決方案。在人體處于睡眠狀態時,大腦會活躍地不斷提供營養和氧氣來供應身體所有的細胞。這就是為什么占人體重量2%的大腦,其復雜的腦電波活動卻消耗了整個身體能量供應四分之一的緣故。
人類睡眠和覺醒周期的調節,是由內源性晝夜節律和睡眠內穩態過程相互作用而產生的,同時,大腦內多個神經環路的協調作用、神經遞質和神經調質等的精確調控也起到一定作用。睡眠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心血管系統、免疫系統、代謝和內分泌系統的正常運轉,對內環境穩態的維持至關重要。說到這里,就可以解釋張大媽在持續失眠后誘發高血壓病的原因了。而且,睡眠也是決定個體工作效率、決策判斷、創造性思維的關鍵因素,幾乎每個人都有過失眠,次日頭昏腦脹、學習或工作效率降低、錯誤率上升的體驗。
當然,個體差異是存在的,有的人睡眠時間稍短,但睡眠質量很高。其實,衡量睡眠是否充足的一個標準,就是看第二天自己是否感到清醒,并且精力充沛。
病例:廢寢忘食致肝功能異常
在這個互聯網時代,從事IT行業的王先生每天忙得不亦樂乎。任務總是來得快,催得緊,年輕有沖勁兒的他犧牲休息和吃飯時間,加班加點地干活兒。起初,小王越到夜深越精神,感覺自己靈感爆發,幾乎熬到天亮才睡下。后來,他漸漸發現即便白天補覺8個小時,醒后也是頭重腳輕,反應遲鈍。兩個月后,他出現乏力、惡心、厭油膩感,到醫院檢查發現肝功能明顯異常,不得不放下手頭的工作,住院保肝治療。
解讀:
熬夜就好比睡眠已經如期而至,人卻只顧著忙自己的事情,強行拖延或縮短約會的時間,甚至拒不見面。這種長期的“睡眠剝奪”,會使得身心疲憊。中醫講究“子時大睡,午時小憩”,子時指的就是夜里11時到凌晨1時,這是肝經修復的過程;凌晨1時至3時,是膽經修復的過程。而且,人只有處在平臥位,心肝脾肺腎等重要臟器的血液供應才是最好的。所以說徹夜不眠的王先生,白天補覺也無濟于事,導致肝損害就在所難免了。
國際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曾發表了一項美國芝加哥大學針對年輕人的睡眠研究。研究對象被隨機分為三組,讓第一組人每天睡8小時,第二組人每天睡4小時,第三組人每天睡12小時。研究人員在第二周時化驗這些人的血液,發現第二組人的血糖失去了平衡,因為睡眠不足使中樞神經系統變得活躍,抑制了胰島細胞的功能,使胰島素分泌量下降。這意味著即使年輕人患糖尿病的危險因素并不多,但一周的睡眠不足可能使其進入糖尿病前期的狀態,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
不僅如此,熬夜還可造成跌倒、注意力渙散、健忘等損害,造成疲勞駕駛增加車禍風險,同時也是抑郁癥、肥胖、高血壓病、腦血管病、心臟病、腫瘤(癌癥)、阿爾茨海默病、猝死的危險因素。熬夜對成長發育期的兒童影響尤為明顯,每天睡眠9小時的孩子的肥胖發生率,要比睡11小時的孩子高出十幾倍。睡得少的孩子在身高、體能和學習能力上,都比睡得多的孩子差。
醫生建議:與睡眠如何不失約?
睡眠這個“戀人”個性獨特,怎么做才能與之不失約,將約會變得準時又美好呢?要想獲得高質量的睡眠,下面的建議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1、一日睡眠之計在于“晚上”。每晚花十分鐘時間總結今天已做之事,規劃明天將做之事。根據事情的輕重緩急,安排好流程,必要時可以寫在筆記本上,一目了然,這樣可以大大減少睡前的雜念;
2、晚11時之前一定要躺到床上,床是睡眠的載體。不要在床上看手機、看電視、玩游戲或吃東西,如果實在想做這些事情就暫時離開床,最晚半小時后回到床上;
3、臨睡前學會清空大腦,排除雜念,放慢呼吸,做好“自我催眠”的準備;
4、向“早睡早起”努力。如果已經養成晚睡的習慣,可以每周比上一周提前15分鐘上床,堅持一個月,就可以比從前提前一個小時睡覺,循序漸進地改變晚睡的習慣。
近八成受訪者因熬夜飽受健康困擾
每年的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據亞馬遜中國發布的全國睡眠地圖顯示,近八成受訪者正在面臨因熬夜而帶來的一系列不良影響,近七成受訪者每日入睡時間在23時以后。同時,有近八成受訪者通過購買寢具來改善睡眠。
今年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熬夜已成中國人生活常態,超過八成的受訪者睡眠時間不足8小時,近七成的人在23時后入睡,且有逾六成的人表示一周中超過6天都在熬夜。北京、四川、廣東、上海成為熬夜“重災區”,看手機和電腦、晚睡習慣、追劇是熬夜的前三大主要原因。
約八成受訪者表示正面臨因熬夜帶來的一系列健康困擾,普遍表現為因睡眠不足引起的記憶力下降、反應遲鈍、頭痛、失眠、皮膚衰老、免疫力下降等不良反應。(作者單位 京回龍觀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