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是“多發性骨髓瘤關愛月”,作為排在惡性血液病第二位、高發于50歲至60歲中老年人的惡性腫瘤,該病卻非常容易誤診。本市醫科大學腫瘤醫院血液科主任張翼鷟提醒,40歲以上人群如出現不明原因的腰背疼痛、骨痛、貧血、蛋白尿、反復感染等,很可能患上多發性骨髓瘤,應引起重視并做相應檢查。

早期容易和其他疾病相混淆

多發性骨髓瘤平均好發年齡為59歲,當老年人出現腰背疼、關節疼痛等,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骨質疏松、腰肌勞損、關節炎等中老年人常見病。殊不知,這些看似尋常的癥狀,并非只是簡單的骨科疾病。60%至80%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會出現骨頭損傷,還有部分患者最初表現為腎功能不全。

目前針對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手段發展很快,患者的中位生存期超過5年,甚至達到10年以上。但由于癥狀相似、發病隱匿等特點,多發性骨髓瘤常被混淆甚至忽視,很多患者都是到了中晚期才被確診,但往往為時已晚,患者已出現了病理性骨折、癱瘓、尿毒癥等并發癥,只有不足三成的患者首診能準確地來到血液科。

如何鑒別與其他疾病類似癥狀

骨科方面的疾病比如椎間盤突出、骨折、晚期轉移癌以及脊柱椎體的包塊等,還有風濕性的骨關節腫痛,如果反復發作或者對癥治療依舊無效,就需要做一下多發性骨髓瘤的基本檢查,比如骨骼的影像學檢查、血和尿中的免疫球蛋白檢測,都能初步篩查出來是不是多發性骨髓瘤。

肝腎功能方面也是一樣,有腎功能不全或者尿毒癥的病人,如果長期對癥治療無效,就需要查一下尿中的輕鏈蛋白是否超標。

感染方面的的情況非常普遍,但是一個人如果反復感染,就需要查一下血常規,通過血里面的免疫球蛋白檢測值也能及時發現問題。對于貧血方面的癥狀,血液系統的很多疾病都可以引起貧血,大多數病人都會做一些血液生化以及骨髓方面的檢查,通過檢查就能夠初步判斷是不是多發性骨髓瘤。

高黏滯綜合征常常會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的癥狀。如果一個老年人感覺心慌、胸悶、氣喘,對癥治療后病情依舊反復,且合并有消瘦、乏力等貧血癥狀,或合并腰腿疼痛、骨質疏松等骨科癥狀,幾種癥狀同時出現的時候,就要查一下多發性骨髓瘤了。通過檢測血中免疫球蛋白和尿中輕鏈蛋白就能得出初步的鑒別診斷。(通訊員朱蕓)

骨病腎病久治不愈 警惕多發性骨髓瘤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