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腰椎間盤突出,很多人會覺得至少是四五十歲中年人才會得。實際上,臨床上遇到的二十來歲的年輕人也有不少。有的經保守治療無效果后,還需要通過介入手術來解決痛苦。在昨天舉行的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介入與血管外科主辦的脊柱良惡性病變介入微創治療國家級學習班上記者獲悉,該院所接診的最年輕的患者,只有12歲。

3年前,28歲的張小姐在一次彎腰搬重物后,腰背出現疼痛及右下肢放射痛。去醫院做CT、磁共振檢查,才確診是腰椎間盤突出癥。張小姐保守治療將近半年左右,癥狀卻仍然無法緩解,最近何仕誠主任醫師為其成功施行經皮腰椎間盤髓核切吸術聯合臭氧注入,術后張小姐腰腿都不疼了,3年來一直未復發。手術非常微創,在皮膚上只有半個米粒大小的切口,不損傷骨骼及穿刺通道,利用穿刺針穿到椎間盤中央,把中央髓核摘除并椎間盤內減壓從而緩解疼痛。

該院介入與血管外科何仕誠主任醫師介紹,腰椎間盤突出癥考慮還是和干重體力活有關,另外也和運動不當導致腰部扭傷有關。現在二三十歲的腰突患者,比以往也多了。2016年何仕誠主任團隊成功為五六例年輕患者施行經皮腰椎間盤髓核切吸術,多是愛打籃球、踢足球的年輕大學生。該院接診的最年輕的患者12歲,患者來自東北,也是在運動后腰部及下肢劇痛,不愿接受開放手術,才慕名到南京來求診的。

如何分辨只是普通扭傷還是腰突了呢?何仕誠表示,腰突患者大多會感覺到腰部放射到下肢的疼痛,這是腰突的典型癥狀。(通訊員崔玉艷、程守勤 記者楊彥)

腰椎間盤突出只是中年人的事?最年輕的患者只有12歲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