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1日是第21個世界帕金森病日。有數據顯示,如今,全球約有500余萬患者正在飽受帕金森病的困擾。作為神經系統變性病中的一種,帕金森病正在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帕金森并非中老年人專屬疾病

帕金森病(PD)屬于神經系統變性病,該疾病多發生在60歲以后的人群當中,其癥狀主要表現為運動遲緩,靜止時肢體震顫、僵直,姿勢不穩,嚴重者在帕金森病發展的中后期易導致生活不能自理。同時,患者還可伴有抑郁、便秘和睡眠障礙等非運動癥狀。

“盡管該疾病在中老年群體中占比較重,但是隨著世界各國對流行病學研究調查的進一步深入,以及對疾病檢測方法的進一步拓展,更多的帕金森病患者在發病早期被發現,其中不乏年輕群體。”北京協和醫院神經科知名專家萬新華教授告訴記者,青年患者的診斷及用藥更要慎重。

據了解,在帕金森病這個大的范疇中,又包含原發性帕金森病和繼發性帕金森病,在診斷過程中,如果醫生在患者身上找不到特別明確的可以解釋疾病來源的環境因素,而且該患者對藥物有非常好的治療反應,那么醫生可以認為該患者罹患了原發性帕金森病。萬新華稱,在他們接觸到的所有帕金森病患者中,原發性帕金森病患者高達70%至80%。

繼發性帕金森病一般是指病人受過諸如外傷、中毒、藥物刺激等明確的外部環境影響,最終出現了帕金森病的表現特征。“我們在臨床上見到最多的,就是部分患者在服用某些抗精神病、治療高血壓或胃病的藥物后,引發了帕金森病。”萬新華說,有些人對某些藥物有特殊易感性,所以還應謹慎用藥。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繼發性帕金森病就與遺傳因素毫不相關。“有些人可能攜帶了某種致病性基因,但是攜帶這種致病性基因并不一定立刻發病,當某些外界環境與這些基因相遇,在后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就會發生意想不到的疊加反應。在得不到很好的修復和遏制前,最終導致帕金森病癥凸顯。”萬新華直言,過去在帕金森病患者中,有10%的患者有陽性帕金森病家族史,現在有更多的證據提示,約30%的人患帕金森病與遺傳有關。

藥物治療可控制帕金森病進展

藥物治療是帕金森病現階段最主要的治療方法。

在原發性帕金森病的早期階段,病人可以通過藥物治療讓身體機能處于維穩狀態,保持基本的生活、工作需要。盡管帕金森病不可治愈,但是對藥物反應良好的患者可以在藥物的作用下,保持至少五至十年的正常生活狀態。據了解,目前治療帕金森病最常用的藥物療法主要有左旋多巴的替代治療,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和單胺氧化酶抑制劑三大類。

“一般來說,帕金森病患者對藥物有五年左右的‘蜜月期’,但是在用藥多年并出現‘劑末’現象以后,藥物對疾病的控制時間開始縮短,體內自主分泌的胺能神經元(多巴胺)開始變得越來越少,此時,病人易出現并發癥,盡管我們可以通過藥物幫助患者依靠外力補給多巴胺,但是完全依靠外力補給無法讓身體的各個機能繼續維穩,此時患者的病癥就會開始出現波動。”萬新華說,當患者發現藥物治療結果不再令自己特別滿意時,應保持良好的心態去積極面對。

帕金森病由于無法根治,所以患者在服藥階段不存在服用幾個療程的問題,這是一個需要長期管理的慢性疾病。在病情發展的各個階段,醫生都會給患者相應的治療方案,幫助其改善生活質量。萬新華說:如果患者想要得到對癥的治療,就一定要將帕金森病演化過程中的各個細節變化與醫生溝通清楚,方便其對癥下藥。

另外,記者從萬新華的描述中了解到,在帕金森病征出現之前,至少有50%以上的患者都患有抑郁癥。所以有條件的家庭,不僅要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加以保護,還應對其進行心理開解,讓患者盡可能地做到身心愉悅。(記者 劉夢怡)

帕金森病并非中老年人專屬 藥物治療為最主要治療方法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