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腫瘤通常要開刀切除,但很多患者的身體無法耐受手術,而復發后再次手術的難度也很大。近日,第三屆彩虹橋消融患者支持計劃患者交流活動在廣州舉行,專家稱,直徑在3厘米以下的肝腫瘤可以考慮做消融微創手術治療,手術創傷比開刀要小得多。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超聲科主任謝曉燕教授告訴記者,對于直徑在3厘米以下、病灶不超過5個的肝臟腫瘤,可以通過微創消融手術治療——在超聲等影像學的引導下精準穿刺,將一根比牙簽還小的針插進肝臟,通過高溫燒掉病變肝組織后再拔出來,在體表幾乎沒有疤痕。有的患者在手術后通常只需休息一天就可以出院,之后可能有輕度發熱、肝轉氨酶升高等反應,通常在3~7天內恢復。調查顯示,做完這種手術的肝腫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與接受開刀手術者相當。對于病灶超過5個、直徑5厘米以上的肝臟腫瘤,患者更適合做開刀手術或者栓塞治療。

消融手術在國內開展了20多年,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治療過最小的患者只有11個月大。消融手術適合實質性器官,除了肝臟,還可以治療腎臟、甲狀腺、乳腺、肺部等的腫瘤。類似的微創手術還有冰凍、微波、激光等,治療范圍不一樣,而總的效果差不多。(記者伍君儀 通訊員李紹斌)

不用開刀了!個頭不大的肝腫瘤可選擇消融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