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來,隨著我國糖尿病患者人數的顯著增加,糖尿病已成為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腫瘤疾病的第三大致死原因,且發病年齡有日益年輕的趨勢。

據了解,很多眼病都是由糖尿病引起的。糖尿病性白內障也是糖尿病的并發癥之一,老年人是其高發人群。眼科專家董珺提醒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中要時刻留意眼部出現的各種不適癥狀,如視力下降、視物模糊、重影、失明等,及時到正規醫院檢查診治。專家強調,“糖友”每年應積極檢查防治眼病,這是唯一有效把握治療時機、減少致盲的方法。通常而言,Ⅰ型糖尿病患者發病5年后應每年檢查1次眼睛,Ⅱ型糖尿病患者則從發病起應每年檢查1次。

糖尿病患者失明幾率比普通人高得多

據董珺醫生介紹,在白內障患者中,由糖尿病引起的白內障患者約占到三成,通常發病的原因跟血糖和尿糖升高有關。糖尿病引起的白內障,是因為晶體營養來自房水,當血糖升高,房水內糖也增多時,晶體內糖及其代謝產物如糖醇、山梨醇發生積聚,引起晶體滲透壓的改變,導致晶體纖維的腫脹,進而斷裂和崩解,最終完全混濁形成白內障,持續發展會引起患者視力下降,甚至失明。

而白內障分為兩種:糖尿病性白內障和老年性白內障。糖尿病性白內障由于是糖尿病性的慢性并發癥,早期并沒有任何表現,病程比較長,發展較為緩慢,也容易被忽略。再加上糖尿病患者以老年人居多,會誤把眼睛視力下降看成是一種正常的衰退現象,而沒把這種情況跟糖尿病聯系到一起。忽略與糖尿病的相關性與嚴重性,等到發現疾病時往往已經造成較大危害,常常合并眼底病變,甚至部分患者因病程較長而導致失明。

所以董珺醫生提醒廣大糖尿病患者,每年應積極檢查防治眼病。Ⅰ型糖尿病患者發病5年后應每年檢查1次眼睛,Ⅱ型糖尿病患者從發病起應每年檢查1次。如有眼部異常感覺,則應縮短眼科隨診時間,如每半年或3個月1次。

 血糖控制平穩也可摘除白內障

董珺醫生透露,不少糖尿病白內障患者對治療存在一些誤區。有些患者認為自己患有糖尿病不能做白內障手術,或者認為手術沒有效果,而放棄手術治療。糖尿病患者通常具有血糖高、血鋅偏低、傷口較難愈合、瞳孔不易散大等特點,如等白內障發展到晚期再做手術,將大大增加手術的難度與風險以及并發癥發生的幾率,如發生色素膜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并發癥,嚴重者可達到失明的程度,最終失去手術治療的機會。

另外,一些患者認為血糖值高,不能做白內障手術,這其實也是認識上的誤區。董珺表示,糖尿病患者只要控制好血糖,白內障手術完全可以順利進行,絕大部分患者可以達到很好的術后視力。但需要注意的是,空腹血糖值是手術治療的重要參考指標之一,糖尿病性白內障患者必須在血糖控制平穩、眼部無活動性炎癥的前提下接受手術治療。

 糖尿病患者更需小心眼底病來襲

除了糖尿病性白內障外,糖尿病還可引起另一種更為嚴重的眼病——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簡稱糖網病),該病是糖尿病在眼部的并發癥之一。一般來說,隨著糖尿病病程的增加,糖尿病患者幾乎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視網膜血管病變。如不及時發現和治療,其最終的結果可以致盲。

董珺介紹,視網膜好比是照相機的膠卷,對于我們看到完整清晰的圖像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所謂的血管疾病,包括視網膜血管腫脹、滲漏,甚至是視網膜表面長出異常的血管。起初,患者可能不會發現視力上的變化,但隨著病情的進展,視力將受到很大的影響。

董珺醫師指出,“糖網病”病變的損害具有不可逆性,一旦視力明顯下降便難以恢復,治療難度也會增加。因此,糖網病防盲的關鍵在于早期進行視網膜病變的篩查以及定期做眼底檢查,這是唯一有效把握治療時機、減少致盲的方法。

董醫師表示,糖尿病治療是個長期、艱巨的過程,患者在“管好嘴,邁開腿,控制血糖”的同時,一定要關注各種并發癥,早發現、早診斷、科學治療。糖尿病白內障患者應及時到醫院檢查,及時做必要的治療,這樣才能重新擁有一個光明的世界。(吳瑞蓮)

“糖友”每年應積極檢查防治眼病 小心眼底疾病來襲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