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拍急診室里的兒科男醫生:治療患兒安撫家長都是職責

8月16日傍晚時分,上海新華醫院的兒科急診室里人頭攢動,走廊被前來就診的孩子和家長圍了個水泄不通。“哪能還沒好啦?”“前面的,你們排隊了哇?”“我們就是給醫生看下報告的!”診室外,孩子的哭聲此起彼伏,焦慮的家長們一邊皺著眉安撫著哭鬧的孩子,一邊探頭盯著屋內醫生就診的情況。(王初攝影報道)

 

平均4分鐘看一個病患 醫生連口水都顧不上喝“醫生,你幫我們家囡囡看看,她昨天開始發燒,最高39.5℃,高燒到現在一直沒退呀!”下午五點,一位年輕的“80后”媽媽抱著三歲的女寶寶焦急地沖入了急診室,身后還緊跟著孩子的外婆外公,一手拿著冷飲,一手拿著小狗玩具。“她在家有咳嗽嗎?有沒有拉肚子?大小便是否正常?是否嘔吐過?”兒科醫生劉全華細心地一一詢問。隨即,他拿出了一根全新的壓舌板,準備查看小朋友的情況。怎料小朋友看到“白大褂”逼近后,忽然哭鬧了起來,說什么都不肯定讓醫生碰。“小朋友乖,叔叔就是看看你的嘴巴里有沒有小蟲子,看一下,你就可以回家了,好不好呀?”劉全華眼角帶笑,輕輕撫摸著小患者。興許是他的溫柔化解了小朋友的焦躁情緒,小朋友竟然不吵鬧了,瞪著圓溜溜的大眼睛盯著劉全華。趁患兒不注意,兩三秒的時間,劉全華迅速檢查完畢。“喉嚨是有點發炎,你們先去驗個血,看看情況。”不一會兒家長拿著報告進來了,劉全華認真看了看報告道:“是病毒性感染,病情可能會反復三到五天,不要擔心,按時吃藥就行了。你家孩子多重?”“26斤。”劉全華詳細地寫下了醫囑,還不忘叮囑:“家長要注意,平時空調不要開太冷,而且一定要少給孩子吃糖、巧克力。”他頓了頓,目光投向了孩子外婆手中的冷飲,特別強調——“尤其是冷飲,一定要忌口。”“聽到沒有啊,醫生叔叔說了,不能吃冷飲,以后不許吃了哦!”年輕媽媽假裝厲聲對寶寶說道道。“謝謝醫生,我們跟醫生說拜拜!”這是劉全華當天看的第三十個病患,前面二十幾位病患中,百分之九十都是孩子發燒,家長帶著來看急診的。

平均4分鐘看一個病患 醫生連口水都顧不上喝

“醫生,你幫我們家囡囡看看,她昨天開始發燒,最高39.5℃,高燒到現在一直沒退呀!”下午五點,一位年輕的“80后”媽媽抱著三歲的女寶寶焦急地沖入了急診室,身后還緊跟著孩子的外婆外公,一手拿著冷飲,一手拿著小狗玩具。

“她在家有咳嗽嗎?有沒有拉肚子?大小便是否正常?是否嘔吐過?”兒科醫生劉全華細心地一一詢問。隨即,他拿出了一根全新的壓舌板,準備查看小朋友的情況。怎料小朋友看到“白大褂”逼近后,忽然哭鬧了起來,說什么都不肯定讓醫生碰。“小朋友乖,叔叔就是看看你的嘴巴里有沒有小蟲子,看一下,你就可以回家了,好不好呀?”劉全華眼角帶笑,輕輕撫摸著小患者。興許是他的溫柔化解了小朋友的焦躁情緒,小朋友竟然不吵鬧了,瞪著圓溜溜的大眼睛盯著劉全華。趁患兒不注意,兩三秒的時間,劉全華迅速檢查完畢。“喉嚨是有點發炎,你們先去驗個血,看看情況。”不一會兒家長拿著報告進來了,劉全華認真看了看報告道:“是病毒性感染,病情可能會反復三到五天,不要擔心,按時吃藥就行了。你家孩子多重?”“26斤。”劉全華詳細地寫下了醫囑,還不忘叮囑:“家長要注意,平時空調不要開太冷,而且一定要少給孩子吃糖、巧克力。”他頓了頓,目光投向了孩子外婆手中的冷飲,特別強調——“尤其是冷飲,一定要忌口。”

“聽到沒有啊,醫生叔叔說了,不能吃冷飲,以后不許吃了哦!”年輕媽媽假裝厲聲對寶寶說道道。“謝謝醫生,我們跟醫生說拜拜!”這是劉全華當天看的第三十個病患,前面二十幾位病患中,百分之九十都是孩子發燒,家長帶著來看急診的。

 

“只要超過39℃,不少家長就會亂了陣腳,因為常聽周圍人說高燒會把腦子燒壞,其實并不用太擔心。六個月以內的小朋友,因為有母乳中的保護抗體,所以抵抗力好,不容易生病。而之后一段時間,到小朋友三至五歲時候,抵抗力逐步完善,是疾病多發期。感冒發燒時有發生,只要不連聲咳、不頻繁嘔吐腹瀉、精神尚可、還能進食,家長可以在家先密切觀察下,使用一些對癥處理的措施,例如物理降溫,必要時使用退燒藥,不用反復到醫院來看急診。”然而由于病患較多,劉全華無法一一向家長說明,“我們最忙的時候,一個小時就要看15個病人,平均留給每個病人的時間只有4分鐘。通常一個小孩來看病,身后會跟著好幾個家長,人多口雜,家長也很難靜下心來聽,我們也來不及一一解釋。”

“只要超過39℃,不少家長就會亂了陣腳,因為常聽周圍人說高燒會把腦子燒壞,其實并不用太擔心。六個月以內的小朋友,因為有母乳中的保護抗體,所以抵抗力好,不容易生病。而之后一段時間,到小朋友三至五歲時候,抵抗力逐步完善,是疾病多發期。感冒發燒時有發生,只要不連聲咳、不頻繁嘔吐腹瀉、精神尚可、還能進食,家長可以在家先密切觀察下,使用一些對癥處理的措施,例如物理降溫,必要時使用退燒藥,不用反復到醫院來看急診。”然而由于病患較多,劉全華無法一一向家長說明,“我們最忙的時候,一個小時就要看15個病人,平均留給每個病人的時間只有4分鐘。通常一個小孩來看病,身后會跟著好幾個家長,人多口雜,家長也很難靜下心來聽,我們也來不及一一解釋。”

 

從下午三點開始坐鎮急診,劉全華幾乎就沒離開過診室,病人絡繹不絕。他不停地接診,詢問病情,下診斷書開處方,片刻不得停歇,口干舌燥,卻沒有時間喝上一口水。

從下午三點開始坐鎮急診,劉全華幾乎就沒離開過診室,病人絡繹不絕。他不停地接診,詢問病情,下診斷書開處方,片刻不得停歇,口干舌燥,卻沒有時間喝上一口水。

 

醫生吃飯如“打仗”  吃快一點就能多看一個病人“劉醫生,你看完這個病人好吃飯了,都五點半了!”門口的護士扒拉開診室門口黑壓壓的人群,大聲地說:“醫生也要吃飯的,你們先讓他休息下!”看完最后一個病人,劉醫生快步走到隔壁的一間空診室里,拿出已經涼了的盒飯吃了起來。“有時候會去食堂吃,但是吃多了也會膩,所以就叫叫外賣。”然而,劉全華選擇外賣有很大一個原因——方便,不用浪費時間去食堂排隊,在診室里就可以快速解決晚飯,節省時間,還能多看幾個病人。

醫生吃飯如“打仗” 吃快一點就能多看一個病人

“劉醫生,你看完這個病人好吃飯了,都五點半了!”門口的護士扒拉開診室門口黑壓壓的人群,大聲地說:“醫生也要吃飯的,你們先讓他休息下!”看完最后一個病人,劉醫生快步走到隔壁的一間空診室里,拿出已經涼了的盒飯吃了起來。“有時候會去食堂吃,但是吃多了也會膩,所以就叫叫外賣。”然而,劉全華選擇外賣有很大一個原因——方便,不用浪費時間去食堂排隊,在診室里就可以快速解決晚飯,節省時間,還能多看幾個病人。

 

“醫生什么時候吃好飯啊?”“還要等多久啊?”家長焦急的詢問聲不斷傳入診室,劉全華加快了吃飯的速度,沒扒拉幾口,他又沖回了自己的診室。那間不足10平方的小房間內已經擠滿了前來候診的家長和孩子。

“醫生什么時候吃好飯啊?”“還要等多久啊?”家長焦急的詢問聲不斷傳入診室,劉全華加快了吃飯的速度,沒扒拉幾口,他又沖回了自己的診室。那間不足10平方的小房間內已經擠滿了前來候診的家長和孩子。

 

“醫生,我家孩子三天都不拉便便了,怎么辦呀!”一位年輕媽媽滿面愁容,神情焦慮。只見一個出生才55天的寶寶躺在就診床上,小臉憋得紅紅的。劉全華先用免洗洗手液清潔了下雙手,然后用指腹輕輕地按壓小寶寶的肚子仔細檢查了一下。“別太擔心,目前看來沒什么問題,遇到這種情況,你可以先輕揉一下小朋友的肚子,然后用棉簽沾一點麻油或者是肥皂水,伸到肛門里去刺激一下,應該就好了。今天我先給你開一點開塞露,你等下試試看,看看情況再說,如果便秘情況繼續持續五到七天的話,就得去外科看看了。”“還好你說沒事,真的是嚇死我了呀!”劉全華細致的解答頓時讓這位年輕媽媽安心了。不一會兒,這位年輕媽媽就拿著紙尿布沖了進來,高興地叫道:“醫生醫生,我家寶寶拉了,你看看這個大便情況可以嗎?”說著,她打開了手中的紙尿布,上面都是小朋友的黃色糞便,一股難以名狀的臭味在空氣里彌散開來,一旁別的候診家長皺起了眉、捂住了鼻子。“嗯,這個顏色可以的,稀薄程度也沒問題,放心吧!”劉醫生面不改色鎮定地說道。要知道,他可剛吃完晚飯啊。“謝謝你!謝謝你啊醫生!”年輕媽媽不停道謝。

“醫生,我家孩子三天都不拉便便了,怎么辦呀!”一位年輕媽媽滿面愁容,神情焦慮。只見一個出生才55天的寶寶躺在就診床上,小臉憋得紅紅的。劉全華先用免洗洗手液清潔了下雙手,然后用指腹輕輕地按壓小寶寶的肚子仔細檢查了一下。“別太擔心,目前看來沒什么問題,遇到這種情況,你可以先輕揉一下小朋友的肚子,然后用棉簽沾一點麻油或者是肥皂水,伸到肛門里去刺激一下,應該就好了。今天我先給你開一點開塞露,你等下試試看,看看情況再說,如果便秘情況繼續持續五到七天的話,就得去外科看看了。”“還好你說沒事,真的是嚇死我了呀!”劉全華細致的解答頓時讓這位年輕媽媽安心了。

不一會兒,這位年輕媽媽就拿著紙尿布沖了進來,高興地叫道:“醫生醫生,我家寶寶拉了,你看看這個大便情況可以嗎?”說著,她打開了手中的紙尿布,上面都是小朋友的黃色糞便,一股難以名狀的臭味在空氣里彌散開來,一旁別的候診家長皺起了眉、捂住了鼻子。“嗯,這個顏色可以的,稀薄程度也沒問題,放心吧!”劉醫生面不改色鎮定地說道。要知道,他可剛吃完晚飯啊。“謝謝你!謝謝你啊醫生!”年輕媽媽不停道謝。

 

比患兒更難安撫的是家長“醫生,給他打個退燒針吧!”一位中年男性家長面露慍色,激動地對醫生嚷道:“前兩天也到你們這里來看的呀!我們家里過來很遠的好哇!能看好哇啦!小孩反復燒了三天咧!”他越說,嗓門越響。“這位家長,您先別激動,我們先看一下情況。”劉全華安撫道。“那么吊水可以哇,最好效果明顯點,快一點的!”像這樣求著吊水打針的家長還真不少,有時家長關心則亂,就會出現“瞎指揮”的情況,這也是劉全華需要反復溝通解釋的常見問題之一。“你家孩子這種是病毒性感冒,病情可能會反復三到五天,這是自然病程。體溫高,可以先使用口服退燒藥物。一般注射用抗生素是針對細菌感染的,對你們孩子這種情況沒有必要使用。我給你們開點藥吧。按時吃,注意觀察。”劉全華耐心解釋道。“那也行,醫生你給我開一點水果味的藥吧,之前的藥太苦了,小孩吃不下去呀!”面對家長的“特殊”要求,劉全華哭笑不得。“作為醫生,我肯定是先考慮療效,當然我理解你的心情。這樣,我稍微給你調整下吧。”

比患兒更難安撫的是家長

“醫生,給他打個退燒針吧!”一位中年男性家長面露慍色,激動地對醫生嚷道:“前兩天也到你們這里來看的呀!我們家里過來很遠的好哇!能看好哇啦!小孩反復燒了三天咧!”他越說,嗓門越響。“這位家長,您先別激動,我們先看一下情況。”劉全華安撫道。“那么吊水可以哇,最好效果明顯點,快一點的!”像這樣求著吊水打針的家長還真不少,有時家長關心則亂,就會出現“瞎指揮”的情況,這也是劉全華需要反復溝通解釋的常見問題之一。

“你家孩子這種是病毒性感冒,病情可能會反復三到五天,這是自然病程。體溫高,可以先使用口服退燒藥物。一般注射用抗生素是針對細菌感染的,對你們孩子這種情況沒有必要使用。我給你們開點藥吧。按時吃,注意觀察。”劉全華耐心解釋道。

“那也行,醫生你給我開一點水果味的藥吧,之前的藥太苦了,小孩吃不下去呀!”面對家長的“特殊”要求,劉全華哭笑不得。“作為醫生,我肯定是先考慮療效,當然我理解你的心情。這樣,我稍微給你調整下吧。”

 

“有時候,孩子一病,家長就會非常著急。今天這樣還算好的,有一次,遇到一個人高馬大的家長,那生氣起來才嚇人。”回憶起當時的場景,劉醫生心有余悸,嘆了口氣,“對于兒科醫生來說,我們不僅要把小朋友的病看好了,還得安撫好家長的情緒。”“但是我真的挺喜歡小朋友的。”劉全華忽然眼睛一亮,笑著說:“看到小朋友純真的眼神的剎那,一切煩惱就煙消云散了。”

“有時候,孩子一病,家長就會非常著急。今天這樣還算好的,有一次,遇到一個人高馬大的家長,那生氣起來才嚇人。”回憶起當時的場景,劉醫生心有余悸,嘆了口氣,“對于兒科醫生來說,我們不僅要把小朋友的病看好了,還得安撫好家長的情緒。”

“但是我真的挺喜歡小朋友的。”劉全華忽然眼睛一亮,笑著說:“看到小朋友純真的眼神的剎那,一切煩惱就煙消云散了。”

 

兒科醫生短缺 周末連軸看診不停歇熱愛醫學,又喜歡小朋友,2010年,27歲的劉全華碩士畢業后成為了一名新華醫院的小兒呼吸科醫生。“辛苦一人,幸福全家。”自從親朋好友知道他當了醫生,無論什么小毛小病身體不適,都會來咨詢他。“有時候,對家人會犯脾氣,反而沒有對病人那么有耐心。”劉全華嘆了口氣。執業六年來,他全身心投入工作,雙休日都經常堅持在一線奮戰。“我們10天翻2個夜班(22:30-次日7:00)才會有1天休息。以前還愛運動,經常去跑步游泳啥的,現在只要有休息的時間,就想睡覺。”

兒科醫生短缺 周末連軸看診不停歇

熱愛醫學,又喜歡小朋友,2010年,27歲的劉全華碩士畢業后成為了一名新華醫院的小兒呼吸科醫生。“辛苦一人,幸福全家。”自從親朋好友知道他當了醫生,無論什么小毛小病身體不適,都會來咨詢他。“有時候,對家人會犯脾氣,反而沒有對病人那么有耐心。”劉全華嘆了口氣。執業六年來,他全身心投入工作,雙休日都經常堅持在一線奮戰。“我們10天翻2個夜班(22:30-次日7:00)才會有1天休息。以前還愛運動,經常去跑步游泳啥的,現在只要有休息的時間,就想睡覺。”

 

這是新華醫院兒科一線的常態。由于新華醫院的兒科聞名全國,各地的家長紛紛帶著患兒慕名而來,門急診幾近“爆棚”。據統計,僅2016年7月至8月16日這一個月內,新華醫院兒科的門急診量就達到了95217次!兒科醫生的短缺,加上門急診量的陡增,使得醫生們只能連軸轉。

這是新華醫院兒科一線的常態。由于新華醫院的兒科聞名全國,各地的家長紛紛帶著患兒慕名而來,門急診幾近“爆棚”。據統計,僅2016年7月至8月16日這一個月內,新華醫院兒科的門急診量就達到了95217次!兒科醫生的短缺,加上門急診量的陡增,使得醫生們只能連軸轉。

 

從下午三點到晚上十點半交接班,劉全華共接診患兒60名,水只喝了兩口,廁所也只是抽空去了一次。“今天的人還算少的,平時人多的時候,八個小時里,要看120個孩子。那可真是連去廁所的時間都沒了!”劉全華感慨道。

從下午三點到晚上十點半交接班,劉全華共接診患兒60名,水只喝了兩口,廁所也只是抽空去了一次。“今天的人還算少的,平時人多的時候,八個小時里,要看120個孩子。那可真是連去廁所的時間都沒了!”劉全華感慨道。

 

十點四十,夜色已深,八個多小時的高強度工作讓劉全華顯得有些疲累,急診室外仍有不少人在焦急候診。當他下班走出診室的時候,還有不少家長拽住他,想要咨詢病情。對他而言,現在最大的奢望就是可以心滿意足地睡個覺,因為接下來等待著他的又將是一個漫長的夜班。

十點四十,夜色已深,八個多小時的高強度工作讓劉全華顯得有些疲累,急診室外仍有不少人在焦急候診。當他下班走出診室的時候,還有不少家長拽住他,想要咨詢病情。對他而言,現在最大的奢望就是可以心滿意足地睡個覺,因為接下來等待著他的又將是一個漫長的夜班。

跟拍急診室里的兒科男醫生:治療患兒安撫家長都是職責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