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即將到來,戶外創傷高發季節也到了。一旦出現了戶外創傷究竟該怎么辦?今天,晚報記者請來急診專家詳細講授戶外創傷正確的處理原則和方法。專家同時表示,“出血即止”是一個誤區,傷口適量流血,有利于預防感染。

□本報記者 李惺

■指導專家 河北省胸科醫院急診外科主治醫師 劉威

錯誤的急救,導致傷口感染

不久前,張先生和親友利用周日外出游玩。游玩過程中,張先生右側小腿不小心被布滿銹跡的鐵器扎傷。“當時傷口有流血現象,但血量比較少,我和親友們都認為傷勢不算太嚴重,當時就按了按傷口進行止血。”可讓張先生萬萬沒想到的是,游玩回家不久,他的傷口處就出現的紅腫和流膿現象。無奈之余,他只好趕到醫院求助醫生。醫生通過檢查發現,張先生的傷口已受到感染,且出現炎癥反應。

夏季人們在戶外活動的機會比較多,尤其是暑假來臨,一家老小結伴出游,在享受大自然美景的同時,創傷幾率也明顯地提高了。一旦出現創傷甚至流血,得到及時、正確、有效的救治顯得格外重要。

出現創傷出血,一定牢記三個關鍵詞

其實,張先生的遭遇并非個案。記者從省會各大醫院急診科、外科等門診采訪時發現,由于事發時處理的方法不當,進而造成傷口感染的人們時常遇到。那么,一旦出現創傷出血究竟該怎么處理呢?一定要牢記三個關鍵詞:不要緊張、準確判斷、正確處理。

不要緊張:遇到突發情況,一定要保持冷靜,思路清晰,切不能手忙腳亂耽誤了后續治療。

準確判斷:如何處理,前提是對傷口有個準確判斷,一是清楚出血量大小,如果出血量較大,呈噴狀,說明是大血管破裂;二是明白受污染程度,夏季在戶外公共水域受傷,被生銹的鈍器扎傷,受污染程度往往較高。

正確處理:如果條件允許,可以用干凈的棉條包扎傷口,然后前往醫院。如果沒有條件,可將手洗凈,適當按壓傷口處,然后及時到醫院處理。如果是大血管破裂,應立即按壓血管斷端,及時到醫院就診。需提醒的是,如果情況嚴重,尤其是可能有骨折情況出現,傷者一定要保持原位,切記不要亂動,以免造成二次傷害,并立即撥打120。

“出血即止”是一個誤區,

適量流血有利預防感染

特別提醒:對于傷口,不少人認為“出血即止”,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傷口受到污染后,適量的流血,可以沖出部分污物,有利于預防感染,而且血液本身就有殺菌自凈功能。至于流血量多少,就要根據受污染程度和個體情況來掌握,一般情況下,50毫升以內都是允許的。

七種傷口不能用創口貼

小而深的傷口:小而深的傷口貼創可貼,不利于傷口內的分泌物和膿液排出,容易使細菌生長繁殖,引發或加重感染。

傷口有異物:傷口內有異物時,不能馬上貼創可貼,應到醫院清創或取出異物后再包扎處理。

被鐵釘扎傷:如果是被鐵釘、刀片誤傷手指、腳趾,尤其是鐵釘、刀片上面有鐵銹時,不能用創可貼簡單包扎了事。一定要先清潔,然后保持傷口暴露,以防感染,并且盡快到醫院注射破傷風疫苗。

動物抓傷咬傷:被動物抓傷和咬傷的傷口,不能使用創可貼,否則會導致病菌在傷口內蓄積或擴散。

對膠布過敏者:有膠布過敏史的人在臨床上并不少見,具體表現為貼膠布處皮膚瘙癢、發紅,起很多小水泡。因此,有創可貼或膠布過敏史的人,應該選擇其他止血方法,或者選擇專門防過敏的膠布。

燙傷:燙傷后出現的皮膚破潰、流水均不能用創可貼。

皮膚癤腫:創可貼不利于膿液的吸收和引流,反而有利于細菌的生長繁殖,癤腫不能使用創可貼。

戶外創傷高發季節到了 正確的急救方法是什么?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