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嶺醫院康復專家周順林:康復訓練應“趁早”
□本報記者 向然
周順林 主任中醫師 教授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以嶺醫院副院長兼康復中心(河北省工傷康復中心)主任。石家莊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石家莊市優秀中青年中醫、中國康復醫學會中西醫結合分會常務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康復醫師分會委員、河北省康復醫學會副會長、河北省醫學會物理醫學與康復分會副主任委員、河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康復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業務專長:擅長腦卒中急性期及其后遺癥期的康復、骨折術后康復、顱腦損傷后康復、脊柱及脊髓損傷后康復、骨關節病的康復治療。
出診時間:周二、三上午
咨詢電話:88609703
相關鏈接
腦卒中病人七成致殘
近年以來,腦卒中因其“高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負擔率”已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有統計顯示,5年內復發率高達41%,存活者約75%致殘,而這一人群的康復治療卻尚未得到足夠的關注。
早期、正規、全面的康復治療,不僅能夠最大程度地恢復患者的肢體功能、語言功能,而且能夠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減輕家人護理負擔,最大限度地恢復工作能力,最終能夠正常地回歸家庭、回歸社會。但是,針對腦卒中患者的康復治療,普通大眾還存在著眾多誤區。醫生提醒,對腦卒中患者而言,不僅要及時治療疾病讓他們活著,而且還要及時康復,使患者有尊嚴地生活,一定要重視卒中后患者的康復。
康復治療是腦卒中后遺癥唯一有效方法
對腦梗塞來說,在患病6小時內還可以行溶栓治療,如果腦血管堵塞造成大腦細胞如果持續缺血超過6個小時,就會發生不可逆性的壞死。雖然急性期用藥對防止患者再次發病、穩定病情是有效的,也是必須的,但目前還沒有任何藥物能夠救活已經壞死的腦細胞。目前對中風偏癱、失語、吞咽障礙等后遺癥來說,康復治療是有效的方法。在國外,病人得了中風7天后就要轉到醫院康復科進行康復治療的做法,已經較為普及。
康復治療越早越好
正規的康復訓練開始得越早,康復效果越好。研究表明,如果在恢復早期能得到正確的康復指導,得到正確的、積極的功能訓練等康復治療,可以使本來會喪失生活自理和行走能力的患者中80%以上恢復生活自理能力,90%以上重新獲得比較好的行走能力。
康復治療必須科學精確,然而在大眾的認識中,仍然存在著一些誤區,例如:康復治療很簡單,就是活動胳膊、拉拉腿;中風偏癱就是肌無力,可以通過在家或去健身房自個練握力器或拉力器來恢復肌力和功能;或者是不講究方法,方法不對盲目地自己用功刻苦鍛煉;不注重基本動作的訓練,強行練走路或爬樓梯;下地走路越早,恢復就越快等。
其實,康復訓練是一個嚴謹的科學的過程。康復訓練必須在經過康復醫師、康復治療師以及康復護士等專業人員指導下,根據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來具體分析、然后制定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由治療師按步驟一步一步地進行訓練,具體可以精確到每一塊肌肉。每一個動作的訓練,都不是隨意的。很多患者不聽醫囑,都出現肩關節半脫位、肩關節疼痛、肩手綜合征、痙攣、“劃圈”步態等錯誤運動模式的固化等問題。
另外,一些患者在醫院里訓練時,能保質保量地配合醫生完成各項訓練項目,但回到家中就忘了所教的,未能把康復動作貫徹于日常生活中。其實在醫院康復訓練的時間畢竟有限,而功能障礙的恢復過程又是緩慢的,需要較長時間的反復訓練、反復刺激才能使功能恢復到一個相當的程度。這一矛盾的解決只有靠患者把康復訓練動作貫徹于日常生活中,形成習慣,才有可能加快和鞏固康復效果。
康復需要家庭的支持
在患者康復過程中,家庭和家屬擔當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提供康復醫療、訓練和服務的不僅需要專業的康復工作者,還包括社區的力量、患者及其家屬。一方面家庭的溫馨、家人的親情以及督促訓練是偏癱患者戰勝殘疾最有力的支持;另一方面偏癱患者的穿衣、進食、如廁等日常生活能力的訓練在家庭中不僅可行,而且極有成效。(向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