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發明,沒有之一!”由于海南持續高溫,海南小伙伴的微信群里,頻頻有人發出這樣的感慨。然而,空調雖然可以降溫,但是長時間待在空調房里也會容易誘發胃腸炎、呼吸道感染等多種疾病。空調應該怎樣吹?近日,記者就此采訪了有關專家。
海南省省婦幼保健院成人內科主任高殿富告訴記者,低溫環境使胃腸蠕動減弱,寒氣淤積于體內得不到散發,很容易引起胃腸不適等癥狀;室內外過大的溫差及室內低溫,還會刺激血管收縮,使血流不暢,導致關節受損、受冷、疼痛,像四肢疼痛、手腳冰涼麻木等都是常見的反應。
擦干汗再開空調
很多人在室外活動大量出汗后,喜歡馬上吹空調。高殿富指出,在室外滿身大汗時,皮膚毛孔是打開的,汗液從液體蒸發成氣態,需要吸收人體熱量。如果驟然回到空調房內,汗孔來不及關閉,空調吹出來的冷風長驅直入,人體受到突然的寒冷刺激,特別容易感冒。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出汗后先坐下來緩一緩,然后用干毛巾或溫毛巾擦干汗液,待汗液干后再開空調。
當環境溫度較高時,血管擴張,血壓降低;環境溫度較低,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如果空調房室內外溫差過大,忽冷忽熱極易造成血管驟然收縮,本身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容易引起血壓大幅波動,嚴重的會造成心肌梗死。
專家提醒,動脈硬化、高血壓病、冠心病患者,應把空調房與室外的溫差控制在5℃以內,避免因血壓波動引起心血管急癥。
每隔4小時開窗通風
高殿富說,空調的溫度不能設得太低,一般為26℃—27℃即可,空調風不要直吹身體。每隔3—4小時,關閉空調,開窗通風。每隔1個月,要清洗空調過濾網、散熱片1次,在空調水道中加消毒水。
在空調房內盡量多穿長袖開衫或戴披肩,用毛毯蓋住膝蓋,以防關節受寒。每隔1小時起來活動一下身體,如通過搓手、伸腰、轉動關節等來舒展身體。當然空調房內還可放一盆水,來保持空氣的濕度。(記者 馬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