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國傳統醫學的百花園里,針灸無疑最為引人注目。它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治療疾病的手段,不僅被我國人民青睞,據說還是國外率先接納的中醫療法。針灸是“內病外治”的醫術,通過經絡、腧穴的傳導作用,以及應用一定的操作法,來治療全身疾病。千百年來,針灸對保衛健康有著卓越的貢獻,直到如今,仍為廣大群眾所信賴。隨著中醫的發展,人們將幾千年的中醫針灸經驗和30多年的埋線療法經驗的精華融匯而成了一門新型學科——穴位埋線療法。線猶如針,將線埋在穴位上,看不到、摸不著,但卻恰好地把進針、留針、行針、起針和療程注為一體,這就是穴位埋線療法的獨特之處。目前,大連神谷中醫綜合七科正如火如荼的開展此項目,同時也開展著小針刀、針灸等多種治療方法。
穴位埋線 是一種“長效針感效應”
穴位埋線是根據針灸學理論,通過針具和羊腸線在穴位內產生刺激經絡、平衡陰陽、調整臟腑,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據神谷中醫綜合七科主任孟江介紹,穴位埋線的適應癥非常廣泛,尤其是對中西藥物乆治不愈的許多慢性病、疑難病癥,往往獲得意想不到的療效,所起到的作用相當于針灸數十次的功效,其中對一些慢性病疑難病具有速效、長效、特效的優勢。
孟江主任說,穴位埋線后羊腸線在體內軟化、分解、液化和吸收時,對穴位產生的生理、物理及化學刺激長達15天或更長時間,從而對穴位產生一種緩慢、柔和、持久、良性的“長效針感效應”,長期發揮疏通經絡作用,達到“深納而久留,以治頑疾”的效果。
穴位埋線 適合慢性、頑固性疾病
穴位埋線是一種長效、低創痛的針灸療法,特別適合于各種慢性、頑固性疾病以及時間比較緊的病人。孟江主任介紹,對很多慢性疾病患者,比如慢性胃炎、慢性支氣管炎、慢性盆腔炎、慢性蕁麻疹等都有明顯效果。如一位患有慢性胃炎十多年的患者,經常飲食稍不注意就會胃痛、胃脹。在首次經過穴位埋線治療后癥狀就明顯改善,一個療程后基本痊愈。
此外,包括頸椎病、肩關節周圍炎、慢性腰背肌筋膜炎、腰間盤突出癥、腱鞘炎等精簡腰腿疼患者能得到明顯改善。為了增加療效,孟江主任還進行創新,將小針刀與穴位埋線結合起來治療這部分患者。同時,對于神經系統疾病,如面癱、緊張性頭痛、中風后遺癥、眩暈、失眠等癥狀作用明顯。
穴位埋線 刺激持久、無副作用
很多患者都接受過針灸,但因時間緊張、或行動不便、更有覺得天天針刺脹痛難忍而無法堅持針灸療程治療。穴位埋線治療一般10~15天治療一次,一個療程只需堅持3至4次的治療,就診次數減少可大大提高患者的依從性,且效果明顯。
孟江主任表示,穴位埋線無副作用,但由于針刺和異性蛋白的刺激,在2~7天左右,局部會出現酸、麻、脹、痛的感覺屬于正常,一般不需要處理。埋線后24小時局部禁止沾水,不能劇烈運動。極少數人會因體質問題出現針眼紅腫熱痛,甚至脂肪液化,應及時處理。同時,孟江主任提醒,為降低感染風險,患者應選取正規醫院進行穴位埋線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