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光譜中有一部分是紫外線,中波紫外線能直接被皮膚細胞中的DNA吸收,造成DNA損傷;長波紫外線雖然不能被DNA吸收,卻能激發皮膚產生活性氧自由基,使DNA的損傷雪上加霜。這兩種損傷都可以使細胞發生突變,進而引發皮膚癌。這是一個殘酷的事實,長期日曬與皮膚癌之間的關系已被很多研究所確認,皮膚癌大多發生在暴露部位。白種人因此對太陽又愛又恨,他們涂掉的防曬霜遠多于黑種人與黃種人。他們躺在海灘上盡情享受陽光的同時,心里卻充滿了惶恐與不安——白種人皮膚癌的發病率明顯高于黑種人。

遠古人類沒有防曬霜,為了避免紫外線傷害,他們必須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這個措施就是合成黑色素。

黑色素由皮膚黑色素細胞產生,可強力吸收紫外線,大幅降低紫外線對DNA的傷害,就像是給DNA撐起了一把小陽傘。不只如此,黑色素還能消除自由基,給皮膚細胞提供雙重保護。當然,我們并不建議因此而把自己涂成黑色,墨水完全不能起到黑色素的防護作用。

黑色素細胞本身是透明的,并且很容易呈現出來,令皮膚看起來是黑色的。另外它還有一個特點:紫外線越強烈,合成的黑色素就越多,那正是皮膚被太陽照射后會暫時變黑的罪魁禍首,也是皮膚的正常應激反應。值得慶幸的是,曬黑的過程是可逆的,在隔離了陽光之后,黑色素就會逐漸消除。所以,大可不必擔心在太陽下待的時間長一點就會變成黑種人。

如果你因此就斷定非洲人的皮膚黑色素細胞最多,那就大錯特錯了,不同地區的人種的黑色素細胞數量基本相等,區別在于黑色素顆粒含量不同。黑種人皮膚中的黑色素顆粒又大又多,比白種人多了40多倍,這些大粒黑色素遍布于各層表皮細胞內,且不易消除。黃種人和白種人皮膚中的黑色素顆粒較小,易被分解,僅存的不易分解的黑色素只分布于表皮基底層細胞內,外表就不是那么黑。而黑色素顆粒的大小、多少由基因決定,這是不同的地區有著不同膚色的生物學原因。黑種人之所以合成那么多黑色素,正是為了保護皮膚免受紫外線傷害,從而大大減少了罹患皮膚癌的風險,使得黑色皮膚在非洲受到了自然選擇的青睞。

這一理論也符合大多數人的想象,通過簡單的觀察就能得出這樣的結論:非洲地處炎熱地帶,靠近赤道的印度南部和新幾內亞人的皮膚也都很黑,似乎確實是相同的日曬造成了相同的結果。當遠離赤道時,越是向兩極移動,人的皮膚似乎也越來越白,到了北歐,原住民幾乎全是白人——斯堪的納維亞人據說是全世界膚色最白的人。

難道還有什么理論能比這個理論更出色地解釋膚色現象嗎?

但在有些科學家眼里,所有這一切都只是表象。

很多人都容易被表象所迷惑,得出的結論也只是表面性的結論。如果黑色皮膚的主要意義在于保護皮膚不被紫外線曬出皮膚癌,那么質疑聲會緊跟而來。因為皮膚癌的發病概率很低,而且發病過程太慢,遠沒有呼吸道傳染病的危害嚴重。在非洲,就算膚色較淺的人不幸得了皮膚癌,也不會立即喪命,仍有機會留下后代。此外,原始人類性成熟較早,在某些原始部落中,小孩到了4歲就要獨立生活,活到20歲已經不錯了,他們完全可以在小小年紀就生兒育女,而皮膚癌又很少在20歲之前發病。從遺傳意義上說,黑色皮膚的保護效果并不立竿見影。

由于皮膚癌理論存在明顯弱點,導致更多的人提出了更多的理論,試圖解釋非洲人的膚色成因,但很少有人能做到自圓其說。

有一種理論和皮膚癌理論略有不同,他們認為黑色的皮膚主要是為了防止汗腺和皮下血管被陽光灼傷。還有一種理論認為:黑色素細胞其實是人體免疫系統的一部分,為人體筑起第一道免疫防線,以免被熱帶叢林中的霉菌或細菌感染。黑種人越黑,免疫能力就越強,越容易在熱帶叢林中生存下來。姑且不論黑色素細胞的免疫功能如何,假如只是為了抵擋病菌入侵,就根本沒有必要合成那么多的黑色素。此外,現有證據表明,白種人的免疫能力似乎并不比黑種人低。病菌又不會因為你黑而怕了你!

還有人說:黑皮膚的重要功能其實與紫外線無關,而是為了過濾陽光中的紅外線。紅外線有極強的穿透力,可以穿透皮膚直達內臟。黑色素過濾掉了過多的紅外線,可以防止內臟過熱。

你不知道的膚色現象: 黑皮膚下的重重內幕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