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暴雨給南京市民帶來了不少的困擾,除了出行受到影響外,陰雨連綿不斷,氣候潮濕悶熱,還很容易影響人體健康。原本是冬春季節高發的哮喘、支氣管炎、慢阻肺等疾病,卻成了醫院呼吸科的“常客”,病人一下子多了很多。

慢性肺病反季節客串,兩大原因作怪

近來慢性肺病患者增多主要有兩大原因導致,一是氣壓低:梅雨季節風雨無常、氣溫多變,尤其是天氣悶熱、濕度增大,往往氣壓較低,致使人體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一些患有慢阻肺等慢性肺病的患者就會感到胸悶、呼吸困難加重,繼而導致發病。二是霉菌多:此時悶熱多濕的氣候,非常適宜各種霉菌的生長繁殖。霉菌不僅損壞衣物用品、污染食物,還會感染人體、導致過敏,引起一些過敏性疾病,如哮喘、支氣管炎等,對健康有相當大的威脅。

除了以上兩大原因外,江蘇省中醫院呼吸科孫子凱主任中醫師還從中醫角度對梅雨季節為何多發呼吸系統疾病作了分析:中醫認為濕為陰邪,容易阻滯人體氣機,損傷人之陽氣,若濕阻胸膈,氣機不暢則可胸悶氣短,呼吸困難;濕困脾胃,氣機阻滯,則脘痞腹脹,大便不爽,舌苔厚膩;如濕邪襲表,可見周身困重,四肢倦怠,頭重如裹。

“慢脾氣”的梅雨疾病,得用慢辦法治

孫主任介紹說,梅雨季節復發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一般都跟連綿的陰雨一樣,發病緩慢,且拖拖沓沓不易醫治。正所謂“濕為陰邪,非溫不化”,此時對于該類疾病的治療,中醫綜合手段調理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在對病人的疾病辨證分析后,孫主任一般會采用蒼術、厚樸、陳皮等芳香化濕或者溫燥化濕的中藥。

此外,此時又是“冬病夏治”溫陽、祛濕、拔寒的最佳季節,而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大多脾胃虛弱、陽氣不足,如果在內服中藥的同時進行穴位敷貼,以鼓舞正氣,驅散體內陰寒,往往能達到調節臟腑功能、恢復機體陰陽平衡、增加抗病能力的目的。

熟記這5點,謹防慢性疾病復發

孫主任表示,注意以下5點,能夠防止慢性疾病復發:1、保證足夠的睡眠和充足的休息,防止過度勞累;2、適時增減衣物,主動適應陰雨天氣變化;3、飲食以清淡為宜,多食蔬菜及豆制品,少吃脂肪和動物蛋白質,忌食油膩、生冷、辛辣之品;4、生活以及工作環境盡量保持通風、干燥;5、晨起可做適量運動與鍛煉,如呼吸保健操或者太極拳等,多做深呼吸,以增加肺活量,提高機體對悶熱環境的適應能力。(記者胡林 通訊員馮瑤 顏英杰)

呼吸系統疾病梅雨天反季節來襲 醫生教您巧應對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