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每日郵報》7月14日報道,近期美國專家發現激光脫毛過程中產生的煙霧含有毒化學物質,這種物質會損害呼吸道,易引發癌癥。如果從事激光脫毛的操作人員資質不符,患癌風險將更大。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加里博士(Gary)和其團隊收集了兩名志愿者的毛發樣本,他們將這些毛發密封在玻璃罐中,并進行激光處理,隨后花了30秒的時間收集燒焦毛發和化學物質的煙霧混合物。經過檢測,他們一共發現了377種化合物,其中包括一氧化碳等20種已知的環境毒素,還包括13種可能會致癌的物質,如苯、甲苯等。
加里博士和其他研究人員也對煙霧混合物中極細可吸入顆粒物濃度進行了檢測。他們發現,盡管開著排煙裝置,室內空氣中該顆粒物的濃度相比進行激光操作前仍增加了8倍;如果將排煙裝置關閉,僅30秒內該顆粒物的濃度就增加了26倍多。
加里博士稱,如果激光操作人員沒有受過充足的專業訓練,或者操作人員連續工作8小時以上,或者操作環境不好,患癌風險將更大。因此,加里博士建議激光脫毛應在空氣過濾系統完備、排煙通暢的環境中進行。(實習編譯 陳靜 審稿 李宗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