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的老林幾天前嘴饞,跟朋友去吃了海鮮大排檔,后來出現左足背紅腫熱痛。到醫院門診就診,門診抽血提示血尿酸達582umol/L。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風濕免疫內科主任蔡小燕主任醫師介紹,這幾天有不少患者因為痛風急性發作來就診,林先生既往有痛風性關節炎病史,自行停藥,又吃了大量高嘌呤食物海鮮,才誘發了痛風的急性發作。
堅持“三低一高”飲食原則
蔡小燕介紹,痛風的基礎是高尿酸血癥,像林先生既往有高尿酸血癥和痛風性關節炎病史,最早體檢發現高尿酸血癥,沒有重視,后來出現痛風性關節炎后,服用了一段時間降尿酸藥物后又自行停藥。最近因為吃了高嘌呤的食物,才誘發再次發作。
蔡小燕解釋,痛風患者要控制高嘌呤食物的攝入,首先就要對痛風的三個階段有所了解。“我們常說的痛風包括高尿酸血癥、急性關節炎發作期和急性發作的間歇期三個階段。”蔡小燕說,林先生體檢時就發現血尿酸高,而沒有關節痛的階段就是第一階段——高尿酸血癥;這次出現左足背紅腫熱痛的關節炎癥狀就是第二階段——急性關節炎發作期;兩次關節炎發作間歇期就叫做急性發作的間歇期。
痛風患者的飲食控制遵循“三低一高”原則:低嘌呤飲食,可使血尿酸生成減少;低熱量攝入以消除超重或肥胖;低鹽飲食;大量飲水。“有的病人血尿酸一直高于正常,但是沒有關節炎發作,臨床上診斷為無癥狀的高尿酸血癥。血尿酸持續高于正常,隨著時間的積累也會引起痛風發作。”因此,這部分病人也一樣要注意低嘌呤飲食。
低嘌呤飲食指的是嘌呤含量少或不含嘌呤的食物,在發作期和間歇期都是能吃的,如:米面類:精白米、精白面包、饅頭、面條;蔬菜類:玉米、卷心菜、胡蘿卜、芹菜、黃瓜、茄子、甘藍、萵苣、南瓜、西葫蘆、西紅柿、蘿卜、山芋、土豆;各種牛奶、奶酪、酸奶、各種蛋類;各種水果及干果類。
此外,痛風患者要盡可能避免飲酒,因為酒可提供嘌呤原料,還加速腺嘌呤核苷酸分解,產生尿酸增多。痛風患者要避免吃內臟(肝、腎)、高果糖谷物糖漿的飲料(汽水、果汁);限制吃牛、羊、豬肉、海鮮、天然水果汁、糖、甜點、鹽及醬油和調味汁、酒精(尤其是啤酒、白酒),鼓勵吃低脂或無脂食品和蔬菜。專家建議,“同時,少吃或不吃燉肉、老火湯,堅持每天飲水大于3000ml,使每日尿量在2000ml左右,多喝堿性礦泉水,有利于尿酸的排泄。”
堅持“對癥吃藥”,控制尿酸
從飲食上嚴格限制嘌呤的攝入,血尿酸的水平最多下降15%~20%,大部分患者仍然需要吃藥來控制尿酸。
在臨床中,很多病人有這樣的疑問:我血尿酸高,但是一年痛不了幾次,真的要每天吃藥嗎?也有的病人說,我就是血尿酸高一點,真的要長期飲食控制加吃藥嗎?會不會小題大做了?
蔡小燕解釋,如果患者一年之內急性關節炎發作5次以上;有的血尿酸長期在很高的水平;有的很早出現痛風石,并且數量多、體積大;有的累及到了腎臟,如多發腎結石,腎功能減退等,像這樣的情況都是需要長期吃藥。痛風每一個階段的用藥情況也是不一樣的。在無癥狀的高尿酸血癥期,主要是尋找病因,進行飲食控制,預防發作。積極治療相關疾病如高血脂、高血壓、冠心病及糖尿病,并防止肥胖。急性關節炎發作期,患者需要臥床休息,抬高患肢,進行局部冷敷。可以用一些抗炎止痛的藥物,但不建議用阿司匹林,盡量不用糖皮質激素。患者也不要自行服用降尿酸藥物,應該等急性期炎癥控制后再用。在急性發作的間歇期,則要尋找病因,控制飲食,降低尿酸,預防發作。同時在醫生指導下口服降尿酸藥物,積極治療相關疾病如高血脂、高血壓、冠心病及糖尿病,并防止肥胖。
目前,全球范圍內降尿酸的藥物有兩大類,一類是抑制尿酸合成的藥物,如別嘌呤醇、非布索坦,另一類是增加尿酸排泄的藥物,如苯溴馬隆、丙磺舒。
蔡小燕提醒,建議大家不要自行選擇藥物服用,因為每個病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疾病都不是孤立的存在,每個藥物都有嚴格的適應癥和禁忌癥,一定要去正規醫院就診,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用藥,避免延誤病情。(記者 嚴慧芳 通訊員 黃月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