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一白遮三丑”,在大部分中國人的心中,膚白是貌美的先決條件,于是一到夏天,女性的美白事業就遭遇了巨大挑戰。外用的隔離、防曬已經是基礎,應運而生的各色“美白丸”“美白粉”正成為新的熱點,同時也頗有爭議。這些內服的美白產品價錢雖貴,但為了變白而一擲千金的女性不在少數。醫生提醒,膚色黑與白天然注定,而變黑的原因頗為復雜,想要靠“美白丸”來“白成一道閃電”,有點懸。
采訪專家:江蘇省人民醫院皮膚科博士生導師 駱丹
1、酪氨酸酶是膚色變黑的“關鍵角色”
我們的膚色是如何呈現出來的?這就要從約占皮膚基底層10%的黑素細胞來說起。每一個黑素細胞借助樹枝狀突起可與周圍10-36個角質形成細胞接觸,向它們輸送黑素顆粒,形成一個表皮黑素單元。人體內黑素細胞的數量與部位、年齡有關,而與膚色、人種、性別等無關,也就是說,一樣年紀的黑人和白人,他們體內黑素細胞的數量其實沒有多大差別。我們感官上的差異,主要取決于黑素細胞與角質形成細胞內存儲的黑素顆粒的大小與多少。
黑素細胞合成黑素也像其他細胞的生命活動一樣,過程繁雜,需要一系列酶的參與,其中一個最關鍵的酶是酪氨酸酶。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黑素細胞才能源源不斷向角質輸送黑素顆粒。人體接受陽光紫外線照射后,酪氨酸酶受到了紫外線的刺激與激活,黑素細胞合成黑素的過程被加快了,皮膚也就變黑了。
2、膚色深,更容易被曬黑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膚色深的人,其實更容易被曬黑。這是因為膚色深的人,酪氨酸酶的活性本來就高,產生黑素顆粒的能力本身就強,因此在遭受外界刺激后,黑得也更快,并且更不容易復原。只不過因為膚色本來就深的原因,這種程度的變黑不太容易被發覺。
聽起來是不是很悲催?實際上也不是完全沒有好處。黑素顆粒有皮膚“衛兵”的作用,可以吸收紫外線的負能量,因此皮膚對外界損傷的抵抗能力強。事實上來看,膚色深的人,要相對更耐老一些。大家可以比比看都是干了8年的兩位美國總統的面部皮膚,不難看出奧巴馬面部老化程度明顯好于克林頓,所以說深膚色的人面部年輕化會更久遠。
3、內服和外用美白產品都主打抗氧化
市場上的美白化妝品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作用于黑素細胞,尤其是通過抑制酪氨酸酶而發揮作用的產品。在現有的產品中,如氫醌、曲酸、桑葚提取物、熊果素均是通過抑制酪氨酸酶達到美白效果。
翻看市售的“美白丸”“美白粉”的配料表可以發現,這些內服的美白產品,成分有的很眼熟,比如維C、維B、維E等,有的則眼生得很,像半胱氨酸、還原型谷胱甘肽、氨甲環酸等等,讀起來就透著一股“不明覺厲”的高科技感。
在皮膚科醫生看來,無論是眼熟和眼生的成分,主打的都是抗氧化,它們在對抗紫外線或其他炎癥因素造成的氧化應激損傷,或者是抑制酪氨酸酶的過度激活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這一點上,內服和外用的美白產品都是“殊途同歸”。
內服美白產品中的維C、維E通常是業內公認的抗氧化劑,像是皮膚科治療黃褐斑、瑞爾氏黑病變者處方口服或者掛含維C的點滴,都已經是常規方法。半胱氨酸、還原型谷胱甘肽、氨甲環酸等這些看起來很復雜的名字,不僅有著類似的抗氧化作用,更重要的是可以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
4、只堵一兩個“漏洞”無法絕對起效
讀到這有讀者難免會想,簡單粗暴一點,既然維C“抗黑”的作用明確,我們每天多吃一點維C片,是不是意味著人人都可以變白了呢?哪有那么簡單!
藥物機理明確,發病原因卻是錯綜復雜和含糊不清的。我們所謂的皮膚黑,其實原因是很復雜的:除日曬變黑外,炎癥會導致色素沉著;激素的變化可能會讓皮膚暗淡,熬夜等不健康的生活也會讓皮膚狀態紊亂,產生黃褐斑等皮膚問題。具體到每一個人,狀況也不一樣,每一個人皮膚的特性、復原能力也是不盡相同的。出現了問題的皮膚,情況可能像一個多個孔在漏水的大缸。即使“美白丸”的成分理論上能抗氧化能抑制黑素顆粒形成,也只是堵住了一兩個“漏洞”,因此很難講一定能達到預期的完美美白效果。
5、口服的方法反而“繞了遠路”
在美白丸的熱潮之前,前一個被炒得熱火的概念是膠原蛋白。通過口服的膠原蛋白,要經過消化道的消化分解成氨基酸,然后經腸道吸收,再被運送到皮膚重新合成膠原蛋白,這條道路“山長水闊”,明顯不靠譜。所以,對“美白丸”的質疑也有類似——人體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反應容器,吃下去的東西不會保持原樣,也不是你想讓它去哪里就去哪里。
和膠原蛋白相比,“美白丸”中的抗氧化成分狀況要好一些。以維C為例,科學實驗已經證明,即使是口服,它的靶向作用器官仍然比較明確。但在皮膚科醫生看來,口服的方法還是有點“繞了遠路”,對一些比較嚴重的炎癥后色斑類或是黃褐斑患者,皮膚科醫生會選擇靜脈點滴“美白”產品,這就是為了減少藥物“繞遠路”的情況。
直接將有效成分輸送到皮膚中還要更有效率:比如,用只有頭發絲千分之一粗細的納米微針在皮膚上開放出極小的“通道”,隨后將氨甲環酸等有效成分直接涂抹到臉上,皮膚具有的彈性隨后會“關閉”這些小通道,有效成分便被鎖在了皮膚中。
6、“黑妹”想白成“閃電”幾乎沒有可能
不同人種,按照膚色可以分為六型,白種人一般是1型、2型,黃種人3型、4型為主,印度尼西亞及印度等南亞國家多數是5型,黑人則是6型。這個“色卡”,從1到6逐漸加深。我們的膚色在“色卡”的什么位置,是寫在基因里的,從出生就決定的。出生后風吹日曬等外界環境的影響,膚色只會逐漸加深。任何保養,都只是在朝著“復原”膚色的方向來努力。
如果一個人的膚色是4型,想通過保養使皮膚“越級”白到3型,這在目前幾乎是不可能的。除非大面積破壞黑色素,當然,這種方法代價巨大。
也就是說,“黑妹”們是無法通過口服美白產品來“白成一道閃電”的。
7、破除黯沉 還需綜合調理
皮膚的健康與靚麗,是一項綜合工程,影響因素眾多。比如說長時間熬夜會導致內分泌失調,使皮膚干燥、黯淡無光,彈性差,出現痘痘、皺紋等現象;飲食油膩,過油過咸過甜都會表現在皮膚上;育齡期前后女性由于激素的變化,面色黯沉、色斑等問題也非常容易出現,這些都會導致女性皮膚“變黑”。所以在臨床上,在針對痤瘡、色斑等問題對癥治療之外,皮膚科醫生有時還會給患者開一些中藥調理,更會提醒患者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身體在“平衡”的狀態,皮膚才會健康。(記者楊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