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弗吉尼亞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小鼠的免疫分子可能與同伴交流相關,當T細胞缺失時,小鼠表現得對同伴不感興趣,他們因此懷疑,免疫系統與社交行為之間可能存在關聯。該研究發表于近日出版的《自然》雜志上。
T細胞是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出現感染時會釋放γ干擾素。研究人員發現,大腦前額葉皮層信號分子γ干擾素缺失,將減弱小鼠的社會行為能力。大腦前額葉皮層與社會行為間的這種關聯,被認為與自閉癥相關。
隨后的研究顯示,小鼠缺乏γ干擾素同樣表現為對其同伴不感興趣,同時小鼠的前額葉皮層神經元表現過度活躍。在小鼠皮層去除γ干擾素受體后,表現出相同的特征;而在小鼠脊髓液中補充足夠的γ干擾素,則可恢復小鼠的社會行為,這表明γ干擾素可通過抑制神經元的活動進而控制大腦。
研究人員認為,免疫系統和社交行為密切相關。他們利用公開的基因表達數據對小鼠、蒼蠅和魚進行了一系列測試。共居一室的嚙齒動物表現為控制γ干擾素激活的基因表達增加,而在隔離的嚙齒動物身上,該基因表達減少。對斑馬魚和蒼蠅的觀察也發現類似模式。
如果免疫系統與社交行為共同進化,或許可以解釋自閉癥。今年初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懷有自閉癥或智障兒童的孕婦,其γ干擾素的血液水平升高。另外,一些自閉癥兒童在發燒時會變得更加善于交際,也是因為發燒使γ干擾素分子濃度提高。
理解免疫系統與社交行為之間的相關性,可幫助科學家找到治療自閉癥的藥物,臨床醫生也可以利用腦脊液對其進行治療。(記者何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