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晚,北京接診一名安哥拉歸國重癥病人,確診其為我國首例輸入性裂谷熱病病例。北京疾控中心昨天公布,已完成該病例的全基因組測序。專家研判認為,此次疫情傳播擴散風險較小。

據國家衛計委通報,我國出現首例輸入性裂谷熱病病例,患者為河南人,目前病情危重,正在治療當中。北京疾控中心介紹,患者姓湯,45歲男性,在安哥拉務工,7月14日晚(北京時間)出現發熱伴頭痛以及全身關節痛、肌肉痛等癥狀,在當地醫院治療,病情未緩解。7月21日晚,患者乘飛機抵達北京,入境時病情嚴重,被送往某專科醫院隔離診治。7月23日上午,北京疾控中心在排查了黃熱病、瘧疾、登革熱、腎綜合征出血熱等多種病原的情況下,在患者的血液、唾液標本中檢測出裂谷熱病毒核酸陽性,當天下午,中國疾控中心核酸復核檢測結果也呈陽性。隨后,國家衛計委組織專家組根據患者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測結果,確診該病例為我國首例輸入性裂谷熱病病例。目前,患者病情危重,正在積極治療中。該病例有關情況已向世界衛生組織、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通報。

為進一步溯源,北京疾控中心在病人唾液和血液標本中直接進行了病毒的全基因組深度測序分析,并于昨天獲得了該病毒3個節段全長11.9kb基因組序列。經分析,該例病毒基因組與非洲地區既往流行病毒株具有高度同源性。全基因組序列的獲得,為該病例病毒的溯源、裂谷熱病毒傳播風險評估以及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實驗室生物學依據。

專家研判認為,此次疫情傳播擴散風險較小。北京疾控中心表示,裂谷熱主要分布于非洲東部和南部,我國不是裂谷熱疫源地。首例病例輸入后,本市已對其采取防蚊隔離治療、環境滅蚊等措施,該病毒出現進一步傳播的可能性較小。疾控人員提醒,前往裂谷熱疫區國家及地區的公眾要采取防蚊措施,不要接觸當地的牛、羊、駱駝等動物。一旦出現可疑癥狀,應主動就診并將旅行史告知醫生,以便及時診斷和治療。

名詞解釋

裂谷熱

裂谷熱是由裂谷熱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潛伏期為2至6天。人感染裂谷熱病毒大多為隱性感染,少數患者感染后有發熱、肝炎、視網膜炎、出血綜合征、腦膜炎等癥狀,部分病例可表現為多系統受損。裂谷熱的主要傳染源為疫源地的羊、牛、駱駝等動物,人主要通過直接接觸感染動物的組織、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或食用未煮熟的肉、奶等被感染,或通過蚊蟲叮咬被感染,尚未有人與人之間傳播的報道。(記者汪丹)

北京確診我國首例輸入性裂谷熱病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