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中伏,高溫酷熱一再升級,我省已連續多日出現35℃以上高溫天。如此“熱情”的盛夏,人容易發生中暑現象,輕則頭暈、惡心,重則昏迷,暈厥甚至危及生命。如何預防中暑?中暑后該怎么辦?
中暑老人險些喪命
因家中停電停水,家住武漢洪山區青菱鄉、癱瘓在床的王爹爹,于昨日清晨被家人發現不省人事。老人被急救車送入武漢市第三醫院搶救,目前仍未脫離危險。
該院神經外科醫生鐘崛介紹,老人被送醫時體溫高達40.2℃,處于重度昏迷狀態,被診斷為熱射病,屬最嚴重中暑類型。致病原因主要是在高溫環境下體溫調節功能障礙引起散熱減少,常見于年老體弱和因病臥床者。
鐘醫生建議,高溫時,如家中有體弱病人,要定期測量體溫,一旦體溫達到38℃可用酒精擦浴,體溫再升高可用退熱栓治療后,立即就醫。
中暑分輕重對癥處置
湖北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主任徐靜東介紹,中暑按程度不同可分為先兆中暑、輕度中暑、重度中暑,不同癥狀處理措施也不同。
先兆中暑指在高熱環境活動中,大量出汗,出現全身疲乏、四肢無力、輕度頭痛、頭暈、耳鳴、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口渴等癥狀,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但一般不超過37.5℃。出現這種情況,應立即轉移到遮陰處休息,同時補充適量水分(不要狂飲)。
輕癥中暑體溫在38℃以上,除頭暈、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皮膚灼熱等表現,或出現四肢濕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等表現。應轉移到陰涼處或是通風涼爽室內,適量補充水;如已出現輕度意識障礙,應立即送醫。
重癥中暑(熱射病)必須第一時間呼叫救護車,火速送往醫院搶救。等待救護車來臨之前,要快速為患者降溫并將其轉移到通風遮陰處;盡量脫掉衣物,助身體迅速散熱。脫去衣服后,向裸露的皮膚灑一些水、擦拭皮膚,再以電風扇或手搖扇為其降溫。如能找到冰袋(或冰鎮礦泉水),用毛巾或者衣物纏裹冰袋,避免直接接觸皮膚,然后將其分別置于患者額頭、后腦勺、胸前、手肘窩以及大腿根部等處。
預防中暑牢記四點
首先要補水。根據氣溫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尤其多喝鹽開水或冰水,別等口渴了才喝水。
減少室外工作時間。盡量避開中午11點至下午3點“嚴重高溫”的時間段。
勿劇烈運動。夏天不提倡進行室外、白天進行的劇烈運動,可選擇游泳、早晚慢跑等體育活動。隨身攜帶十滴水、人丹、風油精、藿香正氣水等防暑降溫藥品,以防應急之用。
清淡飲食并保證充足睡眠。睡眠時不要躺在空調的出風口和電風扇下。(記者曾莉 通訊員陳舒 夏慶華 實習生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