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果漢子阿古(化名)的鼻子如同中了魔法師的“膨脹咒”,膨脹如拳頭大小。為破解這一“魔咒”,阿古二度來華求醫。記者從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獲悉,該院口腔頜面外科陳偉良教授團隊近日幫助阿古鼻子恢復正常,原來導致鼻子“膨脹”的罪魁禍首是頜面部巨大軟骨肉瘤。專家提醒,發現頜面部可疑腫物,一定不要拖,應及早治療。

糾結大半年

錯失最佳治療時機

身體強壯、體態威猛的阿古是一名剛果警察。多年來,他一直為自己不斷膨脹的鼻子憂心忡忡。原來,在他左鼻內側對應部位長了一個巨大的瘤體,腫瘤的增大推壓,使得左鼻連帶唇部、左面頰部及部分右面部前突,造成面容畸形。更糟糕的是,瘤子完全堵住了阿古的左鼻腔,右鼻腔只剩一個極細的通道,導致阿古無法正常呼吸,必須依靠口腔呼吸。

阿古的治療過程一波三折。去年11月,阿古曾慕名來華求醫。由于頜骨肉瘤在口腔腫瘤中比較罕見,對口腔頜面外科醫生的技術要求很高,出于謹慎,阿古先后拜訪了幾家醫院,收集有關專家的意見,又返回剛果找外籍醫生協助進行評估。

經過綜合考慮,他最終決定到治療頜骨肉瘤經驗豐富的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治療,近日再次來穗入院。然而,意外情況出現了。經過這大半年的耽誤,醫生發現他的腫瘤加速生長,不僅“個頭”猛增,從病理分期上看,腫瘤已進展到中晚期,錯失了最佳治療時機。

“腫瘤侵犯的面積明顯擴大,而唯一幸運的是他患的為軟骨肉瘤。”陳偉良介紹,文獻資料提示它淋巴結轉移傾向較弱,晚期或復發者可通過血液循環出現轉移。

海外就醫別盲目

國內也有強手“名刀”

情況雖然兇險,不過,幸好阿古仍有治療機會。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每年大約收治10~15例頜面部軟骨肉瘤患者,治療這類病人的經驗較為豐富。經過精心制定手術方案,最終,陳偉良教授帶領他的治療團隊為阿古成功切除了腫物,并對他的面容進行了修復。目前阿古還在康復中。

陳偉良提醒,發現頜面部可疑腫物,一定不要拖,應及早到專科進行規范治療。

近年來,不少國人傾向于“出國就醫”。陳偉良表示,醫學的交流是雙向的。近年來我國醫學水平的發展迅猛,國內很多醫院的專科已經達到了國際一流水準,不少堪稱強手、“名刀”的中國醫生以高超的醫術,令國外病患慕名來華求醫。陳偉良呼吁,國人不宜盲目到海外就醫,選擇治療機構時應綜合考慮醫院和醫生團隊的實力。(記者任珊珊 通訊員王海芳 黃子賢)

鼻子“膨脹”或因腫瘤 一定要及時規范治療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