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暈、頭疼的毛病,大家平時生活中都會遇到,可很少有人會覺得這是件嚴重的事兒。不過在腦科專家看來,這很有可能是大腦給我們發出警告,而它所對應的,是“不定時炸彈”——腦動脈瘤。
浙大國際醫院腦科中心最近接診了一位27歲的小伙子小吳。1個多月前,小吳就開始有了頭疼的情況,一開始他并沒有在意,以為只是睡眠太少造成的,可直到有一天突然有了撕裂般疼痛的時候,他才發覺問題的嚴重性,趕緊到醫院做檢查。
“當時他已經出現了蛛網膜下腔出血。”樹蘭(杭州)醫院(浙江大學國際醫院以下簡稱:浙大國際醫院)腦科中心專家說,這是腦動脈瘤破裂的一個典型癥狀。醫生為小吳做了CT血管成像(CTA)檢查,果然發現了有一個大動脈瘤破裂出血。
浙大國際醫院腦科中心專家告訴記者,腦動脈瘤大多是腦動脈分叉處的囊性突起,“就像自行車車胎磨薄后,局部鼓起來的包,鼓包的周圍管壁比其他地方都薄,非常容易破裂。”
腦動脈瘤最容易在40歲到60歲間出現破裂,“像他這樣年輕就出現腦動脈瘤,還是很少見的。”
小吳的年輕也為他帶來了足夠的康復條件,經過手術治療,他并沒有因為腦動脈瘤的破裂而留下后遺癥。
對于顱內動脈瘤,目前沒有預防方法。對于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醫生建議定期進行腦血管的影像學檢查,以便能在動脈瘤破裂出血前發現病變并給予恰當的治療。平時應當對危險因素加以控制,從而降低動脈瘤的發生率。
所謂高危因素人群,就是40歲以上的中年人,特別是有高血壓、吸煙及家族史的最好每年進行一次腦動脈瘤篩查,可進行腦部核磁血管成像(MRA)或CT血管成像(CTA)檢查。
活動:
怎樣有效減少腦動脈瘤的發生?本周末,北京天壇醫院腦科專家來杭講座并坐診。撥打本報健康熱線0571-85311979,預約天壇醫院腦科15個專家號及浙大國際醫院腦科專家50個義診號。
從今天8:30起實名預約,有需要的讀者,需提供病人真實姓名、性別、電話號碼、聯系地址、疾病情況和檢查情況。
活動時間:8月14日8:30-11:00
講座地點:浙大國際醫院20樓大會議室
提醒:講座當天請攜帶以往相關檢查資料,方便為專家提供更多診療信息。
坐診專家:
王擁軍,北京天壇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世界卒中組織(WSO)常務理事、中國卒中學會常務副會長兼法人、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北京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主任委員等。
王碩,北京天壇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顯微外科學分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外科分會腦血管病副組長,北京醫學會神經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丁美萍,浙江大學醫學院神經病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省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前任主任委員,浙江省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會長,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常委,浙江省神經科學學會理事。世界卒中組織會員。
義診專家:姜壽峰、周芹等。
(記者張苗 通訊員劉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