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師的腳后跟一直有點兒疼,最近疼痛加劇。他趕緊去醫院拍片子看看是不是長骨刺了,而醫生卻告訴他,他的問題并不是骨刺造成的。
足跟痛的醫學名稱是跟痛癥,是由于跟骨周圍組織損傷造成無菌性炎癥引發的,主要的表現就是足跟疼痛,多發生于中老年人和喜歡運動的青年人身上。足跟疼痛可由不同的疾病所致。臨床上最常見的是小腿三頭肌損傷、跟骨肉側脂肪墊損傷、跟骨外側脂肪墊損傷、髕骨下脂肪墊損傷、踝關節扭傷后的附骨竇綜合衍。上述軟組織損傷不僅會導致足跟痛,有人還伴有夜間小腿抽筋。同時,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足部關節的滑膜炎和腰椎間盤突出等疾病也可有此癥狀。其中,小腿三頭肌損傷常由長時間的步行,尤其是大步伐的快速步行以及劇烈運動(打球、跑步等反復起跳)所致。
要找到足跟痛的真正病因,首先要檢查小腿三頭肌在腘窩的起點處有無壓痛;跟骨內側和外側脂肪墊有無壓痛;髕骨下脂肪墊有無壓痛;附骨竇有無壓痛。臨床上主要采用雙手雙側同時查體的方法,即用雙手相同的手指、用盡可能相同的力量按壓相同的部位,當發現雙側疼痛或感覺不一致時,該部位就可能與疼痛相關,或是疼痛的原因之一。找到疼痛的原因,即找到了損傷的肌肉和損傷的部位。治療才能有的放矢。
急性損傷所致足跟痛可用冷敷、口服或外用藥物、熱敷、理療等其他方法治療。對慢性損傷導致的足跟痛,可選用沖擊波療法,而口服藥物或外用藥物則作為二線治療。(《健康報》姜長 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