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共同社8月18日報道,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主任研究員小林久隆等人在17日發行的美國醫學雜志《科學轉化醫學》上發表研究成果稱,他們開發出了通過近紅外線照射激活攻擊癌細胞的免疫細胞淋巴球來消滅癌細胞的療法。據稱通過小白鼠實驗確認了該療法對轉移癌也有效。

淋巴球中有防止錯誤攻擊自身、發揮阻攔作用的細胞。癌癥的免疫療法會激活全身的淋巴球,因此存在發生攻擊健康細胞的“自身免疫反應”的風險,但是減弱激活程度就會減弱治療效果,這是尚未解決的難題。此次開發的療法是僅破壞針對癌細胞的阻攔作用。小林稱“有可能成為消除這一矛盾的強效藥”。

小林等人使用了在特定波長的近紅外線照射下會破壞周邊細胞的化學物質,并將該物質和容易與發揮阻攔作用的“調節T細胞”結合的分子組合成了復合體。將該復合體注射給移植了癌細胞的小白鼠,并僅在癌細胞上照射近紅外線。結果顯示,調節T細胞被破壞、激活了淋巴球、癌細胞減少、存活時間變長。

在將同一種癌細胞移植到不同部位、模擬轉移癌的實驗中,僅照射一個部位后,未照射的其他部位的癌細胞也減少了。分析認為,這是由于被照射的癌細胞內的淋巴球被激活后進入血液流向全身,并僅將特征相似的轉移癌識別為攻擊對象。(記者 王歡)

美國研發出用近紅外線激活免疫細胞的癌癥新療法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