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正值小龍蝦的消費旺季,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發布提示:食用小龍蝦應注意從正規渠道購買,不要自行捕撈,也不要食用野生小龍蝦。

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提示,烹飪小龍蝦前清洗干凈,烹飪過程要燒熟煮透。不要加工死亡、感官異常或味道不新鮮的小龍蝦;不要食用小龍蝦的頭和內臟。消費者在餐館就餐時,要選擇持有食品經營或餐飲服務許可證、正規衛生的餐館并索要發票或收據。一次食用小龍蝦要適量,如果進食小龍蝦后出現全身或局部肌肉酸痛等癥狀,應及時就醫,并主動告訴醫生相關情況。

近年來,吃小龍蝦致“橫紋肌溶解”的報道屢見不鮮。專家介紹,小龍蝦引發的疾病多源自“哈夫病菌”,這種病菌在野生小龍蝦身上較容易感染。因此建議小龍蝦要吃養殖的,盡量別吃野生的。從環境上看,野生小龍蝦在生長過程中會吸收很多污染物,特別是重金屬、工業廢水和農業污水等。而養殖的小龍蝦,水質方面可以控制。小龍蝦需要在水草中生長,若水草種得好,養殖小龍蝦可以不使用抗生素,并很少使用藥物。

此外,專家建議,如果在餐館、排擋吃小龍蝦,最好吃口味清淡一些的,例如鹽水、蒜泥口味的,盡量別吃重口味的,過量使用調味品很容易遮蓋其本色,一些質量差的小龍蝦會因此魚目混珠。如果自己加工,要將活蝦洗刷后,在清水里浸泡2至3小時,然后去掉蝦頭、蝦胃和蝦鰓,從蝦的尾扇拉出蝦腸,剪開小龍蝦腹部的殼之后再對小龍蝦進行全面的刷洗,高溫煮熟煮透。煮熟后,正常的小龍蝦呈紅色或深紅色,如果小龍蝦出現黑色斑點,那說明小龍蝦在生長過程中或受污染或遇到有害物質,最好不要食用。(記者張捷報道)

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提示:不要吃野生小龍蝦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