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在一個公眾場合,接觸了2位退休的機關干部。退休前,他們都擔任過一定的領導職務。在崗時,他們都業績突出,受到本系統和朋友圈內的尊敬,說是功成名就,也不算過分。可是,細觀兩人的狀況卻大不相同。一位失落和無奈的情緒十分明顯,總覺得退休了,于社會、于家庭、于同志朋友都沒什么用處了,自信力蕩然無存,無用感占據了他整個思維過程,消極度日的情緒十分明顯。另一位則相反,認為退休后沒有了工作壓力和成就感,精神上輕松了許多,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參與了好幾個社會上老年人組織的協會、學會,還經常在微信圈里發一些人生感悟之類的小品,老年人的各類活動參加的也不少,對時事的了解也比前面那位清楚得多,言談舉止間讓人感到還是自信滿滿。
兩種生活狀態,身體狀態也是截然不同。前一位由于自信力的嚴重缺損,找不到定位和方向,與別人的交流很少,積郁時間一久,導致各種疾病不斷出現,老年人的“三高”、體力的衰敗,以及各種器質性的病變接踵而至,加上情緒的低落,身體狀況越來越差。另一位相反,由于社會活動的頻繁參與,自信心也很強,與人交流廣泛,各種養生之道也學了不少,不但十分健談,而且還積極主動互留聯系方式,讓人感到是一個活力不減的老人。
兩種人生態度,關鍵是“自信”二字。事實證明,不管年齡大小,也不管地位如何,更不用去考慮自己的“用處大小”,任何時候都不能失去自信,任何場合下都要堅定自己對社會、對家庭、對朋友“有用”的信念。不少得了通常認為不治之癥的人,用自信、樂觀戰勝了病魔,就是這個道理。
自信與健康相伴相隨,自信主要靠自己內在的調節,失去了自信就是嚴重的心理失衡,是心理疾病的癥狀,需要調理,需要一定的診治。尤其是退休的老人,一定要把退休作為人生的又一起點,積極應對。追求健康體魄的人們切記:重建自信力之日,便是健康人生的啟動之時。(賽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