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自然·通訊》23日在線發表的一項神經科學研究證實,剝奪人類睡眠確實會導致大腦連接發生變化。這種理論一直難以在人類身上測試,但是這次的新研究使用間接測量方法分析了大腦的連接變化。

晝夜節律可以使我們感知到地球自轉所引發環境的改變,確保了我們的睡眠,但這一點并不能解釋人類為何需要睡眠。理論認為,睡眠可以調節神經元的連接強度。果蠅實驗曾顯示,睡眠對其神經元活動有密切關系,睡眠被長時間剝奪的果蠅,其細胞一致地對重復刺激表現出響應能力的降低。但是,盡管果蠅和哺乳動物有共同的基礎睡眠特征,這一點仍然難以在人類身上進行測試,尤其是神經元的連接強度反過來對學習和記憶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這方面,更是無法得到驗證。

此次,德國弗萊堡大學醫學中心克里斯托弗·尼森及其同事,對比了20名睡了一夜和一夜未睡的受試者的大腦活動。實驗小組以控制運動的大腦區域——運動皮層為目標,運用磁脈沖刺激受試者大腦內的神經元。他們發現,被剝奪睡眠的受試者使左手產生肌肉反應的脈沖強度明顯較低,這表明在睡眠不足的情況下,大腦興奮性較高。此外,論文作者們發現,在被剝奪睡眠的受試者體內,神經元的活動依賴性連接變化較弱。被剝奪睡眠的受試者在記憶單詞方面的表現也不好,而且他們的血液樣本中的BDNF水平出現下降,BDNF是已知可以調節突觸塑性的信號分子。

總體而言,這些研究結果將有助于揭示睡眠不足導致大腦連接變化和記憶力差的根本原因機制,同時也距離人們揭開睡眠的奧秘又近了一步。(記者 張夢然)

研究證實睡眠不足將改變人類大腦活動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