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火罐”雖然在奧運上著實風光了一把,被當做中醫走向世界的標志性事件,低迷的中藥貿易數據卻提示中醫藥國際化之路并不好走。近日,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發布的消息顯示,2016年上半年,我國中藥貿易成為同期整體醫藥出口下滑最大的品類。海關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中藥貿易額為22.8億美元,同比下滑6.3%。其中,出口17.5億美元,同比下滑9.0%;進口5.3億美元,同比微漲4.0%。

提取物出口首次出現淪陷

根據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統計,上半年,中藥類產品包括中藥材及飲片、中成藥、提取物和保健品出口均陷入負增長,且出口量和出口額全部“雙降”,在中藥類產品出口記錄上實屬罕見。

其中,占整個中藥類產品出口額近六成的提取物,近10年來出口一直保持20%以上增速,但今年上半年出口量卻同比下降10.6%,出口額同比下降5.8%。植物精油類出口驟降是整個提取物出口淪陷的重要因素,如檸檬油出口同比下降43.3%,桂油出口同比下降14.4%,茴香油出口同比下降20.1%,薄荷油出口同比下降49.3%。

據分析,在提取物出口品種方面,排名前十的熱點品種為甜菊葉提取物、桉葉油、薄荷醇、萬壽菊提取物、桂油、甘草提取物、越橘提取物、麥芽酚、蘆丁提取物、水飛薊提取物,其總出口額將近5億美元,占提取物出口的近50%。其中,甜菊葉提取物單品種出口額突破1億美元,桉葉油和薄荷醇單品種出口超過5000萬美元。

中成藥出口斷崖式下跌

數據顯示,中成藥作為我國中醫藥代表,上半年出口額僅為9969.1萬美元,同比下降27.4%。作為中成藥出口的前三大市場,中國香港、美國和日本領跌,尤其是中國香港,出口額同比下滑了近50%。

中國醫保商會分析,兩年來中成藥出口一直處于低迷狀態,但今年上半年形勢急劇惡化,出現斷崖式下跌,使得中成藥國際化之路充滿著艱辛。

據悉,上半年,中成藥出口的最大品種仍然為片仔癀,出口額為1161.7萬美元,同比下滑26.8%。中成藥出口的第二大品種是清涼油,出口額為1082.3萬美元,同比下降13.1%,其余安宮牛黃丸及云南白藥的出口額都不足千萬美元。

中國醫保商會認為,中成藥出口整體形勢不容樂觀,其主要障礙中成藥在國外也是以藥品進行管理,其銷售必須注冊,各個國家的注冊要求不同,市場準入條件不同,市場進入充滿坎坷。加上當前的主流醫學體系是西醫,中醫中藥很難在一些不了解中醫藥文化的地區發展,給中成藥的市場開拓也帶來相當困難。

不過,近年來配方顆粒呈現較高的增長速度,再加上去年食藥監總局下發了《中藥配方顆粒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中藥配方顆粒生產試點或將放開,期待對中成藥的出口有一定促進作用。(記者 嚴慧芳)

“火罐熱”難掩中藥出口“斷崖式”下跌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