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熱”為廣大跑步愛好者提供了一個挑戰自我的新去處。但去年12月5日深圳國際馬拉松賽中,一名參賽者倒地離世,而之前的2012年“廣馬”賽中,兩名選手突發性休克搶救無效死亡……如何在鍛煉身體的同時又遠離跑步猝死意外?近日,在廣東省中醫院跑群周年慶系列活動“健康奔跑”講座上,廣東省中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鄭丹文支招——如何在跑步過程中辨別危急情況,學會自救和救人。
識別關鍵
意識+四大生命體征
跑步時,大家都在跑,既要識別自身的危險信號,又要識別他人的危險跡象。在救人之前,先要學會判斷自身的情況。一旦自己在跑步時出現頭暈、頭痛、惡心、極度疲勞伴隨著肢體萎軟無力。鄭丹文提醒,這就是出現危險意識狀態的早期信號。
如果在跑步時看到他人出現呼吸急促紊亂、對外界刺激無反應時,就要及時讓其停下,不要繼續跑。如果對方出現昏迷、抽搐時,就提示情況危急。鄭丹文指出,跑步中的急救可以借鑒心臟驟停急救中識別的內容。首先判斷現場環境是否安全,如在馬拉松賽道上,可以把傷者抬到路邊平地安全處。接著識別傷者意識狀態,可以呼喊幾次“喂,你怎么了?”看其是否有回應。如果傷者沒有回應,失去意識,這時就要迅速呼救。然后判斷傷者是否還有呼吸、脈搏。
心肺復蘇你也能行
如果跑步者倒地后出現了心臟驟停,如果現場沒有專業急救人員,非專業急救人員,要立即開始心肺復蘇。
正確的心肺復蘇方式是施救者跪于傷者一側,先開放傷者氣道,一手壓傷者前額,一手抬傷者下頜,使其下頜與地面垂直,如果傷者口腔有異物要清除。然后找準按壓位置(在胸口兩乳頭連線的中間,胸骨下半段),用力按壓,及時回彈。按壓的力度要夠,深度為5-6厘米。按壓時肘關節不要彎曲,頻率要快,大概為100—120次/分。對傷者進行胸外按壓時,配合進行人工呼吸,在充分開放氣道的前提下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比例為30:2,即在胸外按壓30次后暫停,緊接兩次人工呼吸,再繼續胸外按壓,依次循環。但是對于非專業的急救人員,同時出于自我保護的考慮,單純的胸外按壓而不進行人工呼吸也是有效的。
TIPS
預防心臟驟停做足兩大措施
若能做足以下措施,絕大部分的心臟驟停引發的猝死意外是可以避免的。
1、跑步前做好身體評估
心臟病、未有效控制的高血壓和糖尿病是馬拉松的禁忌癥。平時喜歡吸煙、飲酒的話,恐怕你也不太適合長跑。如果不清楚自己身體情況,可以到醫院進行身體素質的檢查評估,心臟運動平板、心肺運動測試儀,可以更準確地評估自己在運動時的心肺功能。
2、自我監測心率,有異常馬上叫停
鄭丹文強調,在跑步時要關注心率。人的最大心率估算為220—年齡(次/分),如果自己心率長時間超過自身最大心率的90%,出現呼吸急促、胸悶心悸等情況就要停下休整。
市面上有一些專門測量心率的手表,1000元以上的測量比較準確,如果經濟許可不妨買來戴。此外,可以用說話的方式來大致判斷自己的運動強度。能夠唱歌,屬于低運動強度,心率一般不超過最大心率的60%,如果需要更好的鍛煉效果,需要加大運動強度。能夠一直聊天并說出完整的句子時,屬于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心率一般為最大心率的60%—80%,此時也是跑步減脂最有效的區間;能斷斷續續說句子時,已經加入了部分的無氧運動,心率大概處于最大心率的80%-90%,此時是心肺強化訓練的有效區間;而只能夠蹦出詞匯時,就是更高運動強度,心率一般超過最大心率的90%,這個時候就完全進入到無氧訓練的區間了,在跑步時不建議長時間將心率維持在這個區間,而且要隨時關注自己是否出現頭暈、胸悶等癥狀,一旦出現,就要立即降低運動強度。(實習生李睿琦 通訊員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