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華盛頓8月23日電 人們目前對寨卡病毒的擔憂主要是可能造成新生兒小頭癥,而巴西和美國研究人員23日報告說,他們利用成像技術等手段揭示了寨卡病毒對胎兒大腦的傷害過程,顯示其破壞力比以前認為的嚴重得多。

借助胎兒磁共振成像、新生兒大腦斷層掃描以及超聲波等技術,這項發表在新一期美國《放射學》上的研究分析了45名巴西胎兒或嬰兒的情況,其中17人確診感染過寨卡病毒,28人疑似感染過寨卡病毒。結果發現,他們有一系列腦部異常,除了小頭癥外,還包括大腦灰質和白質容量減少、腦干異常、腦室擴張等。

研究人員說,幾乎所有研究對象都出現腦室擴張,因此雖然有3名胎兒頭圍正常,但那是腦室嚴重擴張的結果;絕大多數研究對象都出現胼胝體異常,胼胝體是連接左右兩側大腦半球的神經纖維,腦半球間的通信多數是通過胼胝體進行的。

結果顯示,除了一名嬰兒外,所有研究對象都出現皮層遷移異常問題,這意味著神經元不能轉移至大腦中正確的目的地;還有幾乎所有嬰兒都出現顱內鈣化問題等。

由于所有嬰兒都出現腦容量減少,所有人的腦皮層發育都出現程度不一的異常問題,研究人員擔心,一些感染了寨卡病毒但出生時看似正常的嬰兒,可能會隨著發育而顯現出腦損傷問題。

這項由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和哈佛大學合作開展的研究也證實,女性在懷孕前3個月感染寨卡病毒是最危險的,最容易導致胎兒出現嚴重的大腦缺陷。

寨卡病毒主要通過蚊蟲叮咬傳播,性行為也是一種傳播途徑。絕大多數寨卡病毒感染者癥狀溫和,目前尚無針對寨卡病毒的有效治療方法和疫苗。(記者 林小春)

寨卡對胎兒大腦傷害不止小頭癥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