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身體被掏空,

我累得像只狗。

我才不累,不累!

十八天沒有卸妝,

月拋戴了兩年半,

作息紊亂,

我卻越來越胖……

不要加班!

不要加班!

不要加班!

合唱神曲《感覺身體被掏空》近日爆紅,視頻發布僅一天,微博上的播放量便已飆升至千萬次,還有插畫師第一時間打造了定制版專屬表情包。歌曲本身充滿了對加班的調侃,由加班而引發的身體亞健康等問題也成了熱門話題。

神曲引發都市白領共鳴

有一個老板叫做大衛

下午六點出現眼神恰似黑背

手里端著一壺熱騰騰的咖啡

嘿嘿嘿我們要不要來開個會

……

已經到了下班的時候,領導突然說,大家先別走,再開個小會。這個小會,可能一開就是兩三個小時。這樣的工作情景相信很多人遇到過,也都默默承受了,因為 “加班是團隊精神的體現”,“不加班就是沒責任心,就不是好員工”。 根據數據統計,我國人均GDP已達7000美元,達到國際中等收入國家水平。然而,我國勞動者的年工作時間是2000-2200小時,相當于英美德法等國家20世紀20-50年代的水平。上海彩虹室內合唱團的神曲《感覺身體被掏空》圍繞加班這個話題,直白再現了都市白領們的真實職場處境和疲倦心境,這同時也是詞曲作者金承志及其周圍朋友的生活寫照,很容易引起共鳴。

金承志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說,創作靈感來自朋友圈的7個字“感覺身體被掏空”,他一看到就特別有感觸,這就是自己的切身體會啊。還有近十天就要演出,金承志卻還沒寫好歌曲,連續熬了好幾夜,歌曲寫好了,沒想到自己得了痛風。“到廣州出差,坐的是輪椅。到上海,我是被行李車運回的,坐了好幾天輪椅。”無力感讓他體會到了什么叫“身體被掏空”。合唱團的成員有程序員、設計師、會計、人類學博士后、化學家、美食博主,大家聚在一起唱歌,既是愛好,也是尋求一種解壓方式,因為不論是誰,多多少少都會受到工作壓力所帶來的困擾。

有網友聽完歌曲后感慨:“第一遍聽笑了,第二遍聽哭了。就像歌里所說,感覺身體被掏空,累得像只狗,辭職以后就拉黑老板。”不過,詞曲作者說,這不是一首罵老板的歌,而是鼓勵大家努力拼搏,他希望聽完第三遍會帶來勇氣。快節奏、高壓力的忙碌生活不會讓都市節奏慢下來,追求理想勢必要付出努力,選擇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就一定要堅持下去。

職業倦怠也是一種“被掏空”

適度的壓力,有助于提升人們對工作、生活的警覺與敏感,有積極的意義。但是,高強度的壓力比如頻繁加班,不僅影響和損害身體健康,也會引發職業倦怠、焦慮等負面情緒,降低人的幸福感。有數據顯示,國內每年有28.7萬人自殺死亡,至少200萬人自殺未遂,其中有不少心理感覺很差的“上班族”。人們的滿意度、幸福感,并不總是伴隨物質生活的極大發展、改善而有所提高。

職業倦怠癥是一種由工作引發的心理枯竭。職業倦怠現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壓之下所體驗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盡的感覺,這和肉體的疲倦勞累是不一樣的,緣自心理的疲乏。一個人長期從事某種職業,在日復一日重復機械的作業中,漸漸會產生一種疲憊、困乏甚至厭倦的心理,在工作中難以提起興致,只是依仗著一種慣性來工作,這種感覺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因此,加拿大著名心理大師克麗絲汀·馬斯勒將職業倦怠癥患者稱之為“企業睡人”。而德國醫生的研究也發現,近50%的醫生被“倦怠癥”困擾,他們每天至少有一小時感到疲憊不堪,甚至光是想到早上的工作就讓他們感覺倦怠。現在,人們產生職業倦怠的時間越來越短,有的人甚至工作半年到八個月就開始厭倦。職業倦怠最常表現出來的癥狀有三種:

1、對工作喪失熱情,情緒煩躁、易怒,對前途感到無望,對周圍的人、事物漠不關心。

2、工作態度消極,對服務或接觸的對象越發沒耐心、不柔和,如教師厭倦教書,無故體罰學生,或醫護人員對工作厭倦而對病人態度惡劣等等。

3、對自己工作的意義和價值評價下降,常常遲到早退,打算跳槽甚至轉行。

別模糊工作和休閑的界限

英國肯特大學的文學評論家和醫療歷史學家夏弗納在新書《疲憊:一段歷史》中認為,快節奏的生活以及手機、電子郵件等現代通信技術的普及,使人們常常無法界定工作與休閑的界限,以至于疲憊不堪。

人們總是伴隨工作壓力成長,心理學上統稱這些刺激為刺激源,若刺激源的強度過大或持續時間過長超過人們的耐受,心理學上通常將這樣的刺激列為生活事件。失業、退休、變更職業、職位變化、人際關系、工作時限變化等與職業相關的壓力,同疾病、離婚等生活事件一樣,影響著人們的身心健康。“壓力山大”刺激源比比皆是,人們應盡量規避諸如工作壓力過大、人際問題沖突等問題,以減少負性刺激、生活事件對心理的影響。同樣的刺激或生活事件,給每個人的感受是不同的,如何解讀至關重要。

工作、生活中,切忌給自己過分加碼,不過于追求完美;別太以自我為中心,思考問題、說話、做事充分考慮到周圍人的感受;遇到工作難點,千萬別讓“我無能”、“我無用”、“沒有領導會真心喜歡我”等負性情緒蔓延。要相信自己具有適應性,更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工作按輕重緩急安排,不拖拉,盡量不把工作帶到家;平時多鍛煉身體,親近自然,提升抗壓性,保持平和的心態。

延伸閱讀

舒服姿勢也許傷你最深

里約奧運會期間,不少體育愛好者白天黑夜窩在沙發里或者蜷坐在椅子上看電視,殊不知,這些舒服的姿勢可能讓你的頸椎、腰椎在不知不覺中受傷。

能和《感覺身體被掏空》一樣紅遍朋友圈的,還有一個“葛優躺”。一張來自1993年的照片,毫無預警地在網絡上爆紅。圖片上的葛優滿臉胡楂,穿著個花衣服,全身放松斜躺在大沙發上,這是情景喜劇《我愛我家》中葛優的一張劇照。

轉發帶有“葛優躺”照片的微博、微信,不僅有五六十歲的資深職場人士,還有許多80后、90后。他們紛紛留言說,自己每天回到家就是這個樣子,電視里演什么不重要,躺在沙發上什么都不想,感覺最放松自在。“我在家里看電視就這個姿勢,玩手機也這樣,最舒服的是把腳擱在茶幾上。在公司干活累得不行的時候,就很懷念這么躺著的感覺!”一個網友的話,正說明了“葛優躺”為什么能夠在此時走紅。

有網友畫圖分析,人斜躺在沙發上時,身體與沙發座椅、沙發靠背之間形成一個三角形,后背是懸空的,肩部和腰部成了受力點。這個姿勢看著很愜意,其實有潛在危險,會讓被掏空的身體雪上加霜。喜歡“葛優躺”的人,基本就是癱坐在沙發上,腰部肌肉使不上勁,脖子因為靠在沙發上,脖子上的肌肉也在“放假”。用不到肌肉,人自然就感覺放松了。但長期如此坐姿,腰椎受壓且沒有承托力,整體下沉縮短,身體的中軸線跟著后移,容易引發腰椎間盤突出,導致脊椎畸形、壓迫神經導致手腳麻木,如果壓迫到脊髓還有癱瘓的可能。

這樣的舒服姿勢對頸椎的影響尤其大。我們脖子后方的肌肉和韌帶,是維持頸部正常功能的重要力量。當我們以“葛優躺”的姿勢躺著時,肌肉和韌帶放松,但是人頭顱的重量并沒有減少,這部分重量就被轉移到頸椎上去了,頸椎不好的人很容易支撐不住。(蘇倩)

你是否感覺身體被掏空?警惕職業倦怠癥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