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鄭州8月29日電 秋天里,肉質肥美的生鮮、種類豐富的瓜果,再加上中秋、十一等節假日的親朋聚會大餐......都可以令吃貨們倆眼放光。但是,秋季也是消化系統疾病高發的季節。不把美食吃成病,吃貨們的秋天應該“有講究”。

為此,記者專訪了鄭州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醫學博士馮軍安。據馮醫師介紹,夏天,各種消化道常見的小病較其他季節有一個明顯的增加。致病主要原因主要是“寒”和“多”。“寒”的原因一是秋天氣候白天熱晚上涼,但是相當一部分人還是會晚上吹空調,腹部不注意保暖導致受涼;另一方面就是冷飲、寒涼的蔬果不注意控制食用量。“多”的原因一是人們食欲增加,進食量增多,而且暴飲暴食尤其加重胃腸道負擔;二是葷素比例不適當,葷多或者素多都不健康;三是進食辛辣(如吃火鍋)的人群增加。

因此,秋季養護胃腸道,核心秘訣是三個字“暖”、“少”、“動”。防止腹部受涼、控制進食量、葷素合理搭配、適量運動、放開“咸”和“辣”,日常中就可以有效減少腸胃疾病的發生。

不同人群由于不同的飲食規律,也會有不同的秋季胃腸道疾病體現:

孕婦:腹痛、腹瀉的急性胃腸炎多見。注意飲食衛生,少量多餐,生冷水果要保證清洗干凈,還要控制進食量。

嬰幼兒:腹瀉、消化不良多見。平時要注意給孩子腹部保暖。

青壯年:酒精中毒及急性胰腺炎、急性膽囊炎多見。應控制應酬,注意飲酒量和油膩食物的進食量。

中老年:腸胃消化功能疾病。不要吃剩飯剩菜,飯菜要加熱透。早晨和晚上適當散步。

大閘蟹在秋季最為肥美,有“金九銀十”的說法。但是吃的時候馮醫師建議:要蒸熟煮透,不吃生蟹;蟹要鮮活,現蒸現吃;少量使用,不能與柿子、山楂、茶等一起吃;有胃腸疾病及痛風、高血壓病、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的病人尤其注意。

中秋佳節,月餅必不可少。馮醫師說,月餅含糖量太高,吃的時候要注意,糖尿病人盡量別吃;兒童和老年人以及患有消化不良等胃腸道疾病的人盡量少吃。

馮醫師表示,聚會應酬時尤其應注意防止酒精中毒。中國飯桌上的“酒文化”十分盛行,但是酒對胃腸道功能的負擔太大,一定要控制飲酒量。聚會餐應該葷素搭配,控制生冷及油膩食物的進食量。(楊曉娜 實習生 王偉)

消化系統疾病高發 吃貨們的秋天“有講究”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