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位于昆明的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以下簡稱“昆明所”)“Sabin株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二期工程正式奠基,預計產能6000萬劑,為2018年我國兒童全部使用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做好充分準備。
為了徹底消滅脊灰,避免由使用脊灰減毒活疫苗引起的發生率極其低的疫苗相關麻痹型脊灰(VAPP)和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病例,世界衛生組織(WHO)倡導研發減毒株制備的脊灰滅活疫苗(IPV)。歷經近30年的科技攻關,三代疫苗人的共同努力,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最終成功研制出了世界首個Sabin株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以下簡稱SabinIPV)單苗。滅活的制造工藝,可完全杜絕VAPP和VDPV的發生,具有減毒株+滅活的“雙重安全保證”。
作為我國“十二五”期間醫藥衛生領域的重大標志性成果,2015年上市的SabinIPV成為全球消滅脊灰的里程碑式產品。
隨著全球消滅脊髓灰質炎野生型病毒進入最關鍵的時刻,WHO提出在消滅脊髓灰質炎病毒后期使用滅活疫苗來達到最終消滅脊灰病毒的宏偉目標。全球于2016年4月預防接種脊灰疫苗開始使用一劑IPV,到2018年全部改用四劑IPV,我國也對世界承諾將按WHO的計劃來實施。2016年5月1日,我國已將1劑次脊灰滅活疫苗和3劑次二價脊灰減毒活疫苗納入國家免疫規劃,與全球同步踏上人類消滅脊灰的最后征程。脊髓灰質炎,即將成為繼天花之后,人類使用疫苗消滅的第二種傳染病。
記者了解到,野毒型脊髓滅活疫苗目前僅有巴斯德、GSK等少數幾家能夠生產,昆明所的減毒株滅活疫苗成功上市打破了跨國公司的壟斷,且有年產800到1200萬劑的產能。
昆明所所長助理、SabinIPV二期項目辦主任孫明波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昆明所在呈貢馬金鋪的生產線產量在1000萬劑左右,基本能夠滿足我國現在一劑IPV使用的要求,2018年,則需要IPV約6000萬劑。(記者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