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經濟和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精神健康的重要性,人人希望擁有良好體魄的同時,也渴望擁有健康的精神。然而,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精神疾患已成為影響人類健康的危害之一。為此,人民網健康頻道特推出《心理診所》欄目,定期跟您聊聊熱點的心理話題,帶您走進健康精神園地。本期,我們來關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心理醫生:“老人變壞”或許是病

你生活中遇到過這樣的老人嗎:不顧你喜不喜歡,傍晚就在小區花園大聲放著音樂跳著廣場舞;上了公交車,你不給他讓座他恨不得打你;明明是他走路不小心撞了你,卻大聲斥責你:“為什么不讓著我”……網絡上,對老年人特別是壞老人的“吐槽”綿延數年,生生不息。有人說:當年穿著喇叭褲、燙著爆炸頭的“壞人”變老了;也有人說,現在的老年人不懂得禮節,沒有禮貌,沒有文化,老人變壞了。

京回龍觀醫院臨床心理科心理治療師劉艷說,如果發現老年人特別是自己家的老年人突然變壞了,子女親屬倒是應該特別當心,請醫生看看老人是不是生病了。

精神障礙困擾二成老人 子女關愛是最佳“良藥”

身體健康對老人固然重要,但由于生理或社會等多種原因,老年人在步入晚年后可能會出現焦慮癥、抑郁癥等各種心理精神障礙,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研究表明,65歲以上人口中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占高齡存活人口中的26%。國內曾有大型社區流行病學調查和北京市的調查均顯示,65歲以上人群抑郁癥患病率約4.4%,重度抑郁者有1%至5%;70至85歲及以上老人患病率則增加一倍。

老年人這些心理問題也會輻射到身體,導致健康惡化,甚至厭世自殺。數據顯示,老年人自殺死亡率可達25%,而年輕人約為5%。因此精神心理專家呼吁,老年人更需“精神保健品”,尤其是老年抑郁癥不容忽視,老年人需要子女、社會的關心、支持和老人自己的心理調適。

聽老人嘮叨就是盡孝

老人幾乎是每個家庭中話最多的人了。可能幾句話能說清的事,他卻說個沒完沒了;只是犯個小小的錯誤就被他喋喋不休;一說起退休前的那點兒事,他就根本停不下來……如果老人這樣的嘮叨曾經讓你無法忍受,甚至厭煩,那么現在,你應該慶幸了,因為這充分說明,您家的老人心理健康、大腦靈活,并且因為這個愛嘮叨的習慣,他還會比一般老人更長壽。

老人養生 不妨讓心粗糙一點

心思縝密的林黛玉固然招人垂憐,但太過敏感也為其平添不少痛苦,難以察覺生活的美好,結果疾病纏身,最終郁郁而亡。廣東愛家心理研究所理事長馬健文告訴記者,現實生活中,過于敏感地捕捉人際交往中傳播的信號,很容易誤讀他人信息、表情、行為,為一些并不真實存在的問題而憂心忡忡,帶來各種精神壓力。因此,不妨讓心粗糙一點,大度一些,寬容一些,釋然一些,淡然一些,隨和待人,大度待事。

12條黃金律讓老人不孤單

人老了,最怕什么?很多人的答案是孤獨。在現實中,由于兒女自顧不暇,很多老人都不得不在孤獨中生活。老人要想把日子過得熱熱鬧鬧,不妨記住下面12調黃金律。

【心理診所】“老人變壞”或許是病 子女關愛是“良藥”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