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已進入處暑節氣,“處暑”到來意味著夏天暑熱終止。但從近期天氣來看,人們似乎并沒有感覺到炎熱的天氣已撤離。8月30日,河南省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楊明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進入“處暑”之后,夏天“暑氣”余熱依然未減,因此要注意防范“暑熱”的侵擾。

據記者了解,近段時間在省會各大醫院就診的病人當中,感冒、發燒甚至腹瀉的癥狀居多。“處暑之后一個明顯的特征就是晝夜溫差較大,面對夏秋季節氣溫冷熱交替變化,人們往往會出現身體不適應,從而引發口鼻干燥、腸胃炎、感冒等疾病。”楊明說,“老年人在此時易發生心腦血管疾病,所以要特別注意防暑降溫,另外像嬰幼兒等腹瀉的易感人群,入秋之后身體抗病能力較弱,也要做好防范。”

盡管已立秋,但近期天氣仍然炎熱,因此不少家庭晚上還開著空調。對此,楊明表示:“由于目前這個階段白天悶熱、夜晚涼爽,如果白天受熱晚上又突然受寒,最容易中‘陰暑’,多表現為身熱頭痛、無汗惡寒、關節酸痛、腹痛腹瀉等癥狀。”因此,他建議,市民不要過度貪涼,晚上睡覺不要吹空調或風扇。此外,飲食上也不要貪涼,多吃滋陰潤燥食物,以防秋涼、秋燥。(記者 王平 通訊員 尹沅沅)

處暑節氣,要防范“暑熱”侵擾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