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腫瘤和直腸腫瘤被統稱為結直腸腫瘤或者大腸腫瘤。近兩年,結直腸腫瘤在中國發病率上升迅速,在大城市的白領人群中發病上升尤其明顯,而且出現年輕化趨勢。有科學家預測說,不久的將來結直腸腫瘤的發病率可能成為腫瘤癥榜首。天津權健腫瘤醫院醫生提醒,結直腸腫瘤通常起病隱匿,不易被發現,后期會出現相應的腸道系統癥狀。市民一旦發現排便狀況突變,最好及時檢查。
據醫生介紹,80%甚至90%的大腸腫瘤患者都是由腸道腫瘤前病變或者腸道息肉逐漸演變而成。如果在這一階段發現、治療、干預腸道病變,定期隨訪復查,就可以防止發展為大腸腫瘤。早期大腸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以達到90%,中晚期不足50% ,可見早發現的重要性。那么,到底哪些情況屬于排便狀況突變呢?天津權健腫瘤醫院的相關醫生為我們進行了詳細解答。
1. 便血:是結腸腫瘤最早和最常見的表現。輕者僅表現為偶爾有少量出血,須經過實驗室測試才知道有少量出血。重者可表現有粘液血便、粘液膿血便或鮮血便,常被誤診為痢疾或痔瘡出血而貽誤了確診時機。由于腫瘤所在的部位不同,出血量和性狀各不相同,長期出血可產生繼發性貧血。
2. 腹痛:部分病人以定位不確切的持續隱痛為首發或突出癥狀,部分病人僅有腹部不適或腹脹感。當大腸腫瘤合并糜爛、梗阻或繼發感染,由于相應的腸段蠕動增加和痙攣,可出現明顯腹部絞痛。有些病人表現為典型的不完全性腸梗阻性腹痛,即疼痛為陣發性絞痛,持續數分鐘,自覺有氣體竄過疼,接著有排氣,然后疼痛突然消失。特別是當這種癥狀出現在老年人身上時,應首先考慮大腸腫瘤。
3. 排便習慣改變:多為排便次數或糞便性狀改變。比如原來大便每天1次,最近不知道什么原因每天大便3~4次,或是說腹瀉和便秘交替出現,以及大便形狀發生改變,本來大便是軟的、成形的,最近突然像水一樣,而且里邊似乎有血或是膿,多是在提醒腸道里面可能出現了問題,應該到醫院進行全面檢查。權健腫瘤醫院醫生同時提醒,由于這些癥狀在其他疾病中也很常見,因此如果有上述癥狀,應進行全面身體檢查。
有些人還伴有里急后重感,尤其是發生于青年人時。如果沒有其他原因,如旅行、生活環境變化及服用土霉素等情況,常常發生便秘腹瀉等腸功能紊亂,且正規治療兩周以上仍無效時,應當引起注意,可能是大腸腫瘤的早期征兆。
4. 貧血:男性病人,尤其是無其他原因的失血,亦無腸寄生蟲病的人,如發現進行性缺鐵性貧血,應想到有胃或大腸腫瘤的可能性。
5. 腹部腫塊:右側結腸在解剖上具有腔大、壁薄的特點,腸腔內容物多為液體狀,腫瘤可以向腸腔內生長,中后期60%~70%病人中可于右側中腹部觸及一個質硬腫塊,這也提示右側結腸有腫瘤可能的一個征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