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上海消化外科研究所朱正綱、于穎彥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發現,尿液中可以檢測到胃癌標志物,這預示著今后通過尿液也可以篩查胃癌。該研究成果論文近日在國際癌癥研究權威刊物《癌癥靶標(Oncotarget)》上發表。

我國是胃癌高發區,由于早期胃癌癥狀并不明顯,而國人對胃鏡檢查心存恐懼,往往查出胃癌時已經是中晚期,失去了最佳手術治療時機。瑞金醫院外科研究團隊關注到腫瘤研究領域長期被忽視的生物樣本——尿液,并在研究中發現尿液確實存在胃癌標志物。而且,這些新發現的尿液小分子化合物與血清傳統腫瘤標志物對比,顯示出更好的敏感性與特異性。這一發現對于實現胃癌的無創化診斷、提高胃癌早期發現率、早期治療有著積極的意義。

由于尿液中的代謝物是小分子物質,原有的檢測設備無法分析測試小分子化合物。瑞金醫院胃癌轉化醫學研究課題組從頭摸索與建立分析方法,收集取樣,并利用上海交大分析化學領域的精密儀器(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暨GC-MS),對收集到的樣本進行初篩和第二步的定量分析驗證,最終發現氨基酸類和有機酸類共14種小分子化合物有生物學意義,這些新發現的胃癌尿液小分子化合物作為腫瘤標志物與血清傳統腫瘤標志物對比分析,顯示出良好的敏感性與特異性,其中有3種小分子在尿中的升高與胃癌不良預后有相關性。

據悉,此次圍繞胃癌患者尿液小分子標志物的創新性發現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課題組目前正著手進行尿液新型小分子標志物的臨床實用檢測方法學探索,希望盡快使這項集醫工、醫理多學科交叉性研究成果早日實現臨床轉化,造福患者。(特約記者 朱凡 通訊員 丁燕敏)

來源:健康報

驗尿就能查胃癌有望成真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