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長患者生存期

《2015中國腫瘤登記中心》的數據顯示,我國肺癌的發病人數和死亡人數分別達到73萬人和61萬人,在所有癌癥中占首位。到2025年,我國每年新增肺癌病例將超過100萬。

“肺癌分為非小細胞肺癌和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最常見,約占肺癌總數的80%至85%,多數患者確診時已步入晚期。這部分患者在過去單有化療的年代,平均存活只有8-10個月。”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胸部腫瘤內二科主任方健教授說:“近年來,隨著精準醫學和規范化診療模式的到來,靶向藥物治療已成為非小細胞肺癌臨床治療的重要手段,患者平均生存期延長2.5-3年,在不遠的將來,后續研發的品種將使病人能夠看到5年生存的機會。”

方健教授說,肺癌患者被發現時只有1/4的人屬于早期,有可能通過手術治愈,3/4的人都沒有機會做手術。肺癌到目前為止,藥物治療、化療的效果遠遠達不到乳腺癌、血液系統淋巴瘤那種治療效果。但靶向藥物給了肺癌患者新的希望,如果沒有這類藥物,50%的病人一兩年就會去世。靶向藥物可在目標局部形成相對較高的濃度,在提高藥效的同時抑制毒副作用,減少對正常組織、細胞的傷害。

一天一片藥治肺癌

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每天按時吃藥,就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癌癥患者能不能也這樣治療,既有生活質量又有生存期?

方健教授說,以前,肺癌患者化療后都得抱著盆嘩嘩地吐,靶向藥物的精準治療可以極大地改善患者的這種狀況。癌癥精準治療這個概念可以說是從肺癌開始的,肺癌使用的靶向藥物叫易瑞沙,為EGFR基因突變的晚期肺癌治療一線用藥,是國內外各類臨床指南推薦的一線標準治療。臨床研究證實,靶向治療對于EGFR基因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有效率顯著優于化療。

這種靶向藥物以前很貴,一個月差不多得一萬多塊錢,部分患者只能選擇化療。方健教授提醒說,5月20日,國家衛計委公布首批藥品價格談判結果,涉及3種藥品——慢性乙肝一線治療藥物替諾福韋酯、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藥物埃克替尼和易瑞沙,公立醫院的采購價降幅分別為67%、54%和55%,與周邊國家(地區)趨同。自7月1日起,北京各涉農區將談判藥品納入各區新農合補償范圍,大大降低患者藥費。以易瑞沙為例,以前肺癌患者每日須自行承擔500元藥費,現在最多只需自費100多元,提高了肺癌患者用藥的可及性、可負擔性和依從性,為肺癌患者獲得規范治療、延長生存時間、提高生活質量創造了條件。(蘇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