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素是由人體胰島β細胞分泌的,是體內唯一具有降血糖作用的激素。注射胰島素是糖尿病治療的重要手段,但在國內,許多患者由于對胰島素的認識存在誤區,直接導致了治療時機的延誤。最近,廣州有醫學專家表示,用胰島素治療不會“上癮”,早期使用可讓胰島休養生息,不一定要用一輩子。胰島素使用過程中可能出現低血糖、體重增加以及注射部位出現硬繭等情況,這些問題都可以在醫生指導下得到解決。

59歲的吳大叔被診斷為糖尿病有12年了,最近血糖控制不好,被醫生收入住院,住院期間醫生給吳大叔使用胰島素治療,血糖很快回復到正常水平。醫生們都很高興,建議吳大叔將口服降糖藥改為胰島素治療,沒想到這個提議卻遭到了患者本人的堅決反對。

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內分泌代謝科主任醫師張彤介紹了關于胰島素治療的三大謠言——

“胰島素會上癮,用了就停不了。”這是拒絕胰島素治療的最常見說法。張彤介紹說,這個謠言太極端,有不少病人因聽信這個謠言而延誤治療。其實他們聽說的和看到的胰島素使用者大多都是一型糖尿病或者二型糖尿病晚期,由于病情已經發展到口服藥物無法控制且并發癥不斷出現的階段,用上胰島素治療效果好,當然堅持胰島素治療,這和“上癮”沒有任何關系。可以明確的是,胰島素絕對不會成癮,早期患者注射一段時間(2周-數月)可以很好地保護胰島功能,使胰島休息并得到恢復,此后相當長一段時間(數月-數年)可以停用胰島素,改為口服藥甚至單純飲食運動就可獲得滿意的控糖效果。

“胰島素會導致很多并發癥,是糖尿病最后階段才用的。”張彤稱這是另一個極端錯誤的傳言。由于見到一些使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并發癥屢屢出現,大家便認為是因為胰島素注射導致的,其實往往是一些病人不聽從醫生建議,拖延胰島素治療,等到口服藥物完全失效、并發癥本身就已經出現時才開始注射胰島素,此時并發癥已不可逆轉,胰島素治療也只能起延緩病情發展的作用。

“胰島素注射很恐怖、很痛!”一些患者在觀念上不能接受每天給自己注射藥物,而且覺得注射會很痛。張彤解釋說,其實目前注射胰島素用的專用針頭都有光滑的外涂層,而且針頭非常細,因此注射時幾乎不會感覺到疼痛。另外,胰島素的常用注射部位(如腹部)神經末梢非常少,這進一步減少了疼痛的可能性。

什么情況建議使用胰島素?要注意什么?

張彤表示,1型糖尿病需長期使用胰島素。2型糖尿病患者在以下情況需使用胰島素:

1.已經采用適當的飲食控制與運動療法,并配合應用了各種口服類降糖藥治療,但沒有效果。

2.出現嚴重的感染或需手術,需要配合胰島素治療。

3.出現急性并發癥,如:如酮癥酸中毒、高滲性昏迷等,需要配合胰島素治療。

4.妊娠,需要配合胰島素治療。

5.合并肺結核,需要配合胰島素治療。

張彤提醒,使用胰島素治療期間要注意以下事項:

注射部位出現硬繭。這主要是患者注射方式不當造成,平時的注射一定要注意注射部位的輪換,若每次注射同一個部位,當然容易造成硬繭。另外,患者在胰島素注射過程中應遵守針頭“一針一換”的原則,多次使用會造成針尖鈍化,可能導致皮下脂肪增生,而且消毒不佳也會導致注射后皮膚感染潰爛。

低血糖。這會表現為饑餓感、出汗、心跳加快、手抖等,這個時候,患者應該馬上吃東西,可迅速緩解上述癥狀。

體重增加。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口服藥物控制體重。(記者伍君儀 通訊員游華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