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新加坡衛生部公布,截至9月6日中午,新加坡境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總數增至275例,確診的感染人數還將上升。記者從北京衛計委獲悉,目前已有30名在新加坡的中國人感染此病。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馮子健表示:如果東南亞地區的疫情變得嚴重,輸入我國的風險就會增加。
新一期英國《柳葉刀·傳染病》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也顯示,未來亞洲和非洲地區將有至少20億人面臨感染寨卡病毒的風險。由于具有潮濕悶熱的天氣、傳播寨卡病毒的埃及伊蚊以及密集的人口分布等原因,印度、中國、菲律賓等8國寨卡病毒傳播風險較高。其中,中國寨卡病毒的傳播風險主要集中在東南部。
我國與傳播寨卡病毒有關的伊蚊種類,主要為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北京地壇醫院感染中心副主任王凌航解釋說,其中埃及伊蚊主要分布于海南、廣東、云南、廣西等地。而白紋伊蚊則廣泛分布于北至沈陽、大連,經天水、隴南,至西藏墨脫一線及其東南側大部分地區。從蚊蟲密度來看,寨卡病毒在北方本土傳播的風險比南方小得多。今年以來,北京市共發現輸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3例,無本土病例。(記者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