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權威醫學期刊《內科學年鑒》電子版于美國東部時間9月12日下午發表了我國學者臨床研究結果——《針刺治療慢性難治性功能性便秘隨機對照試驗》。這一研究顯示,單純的電針治療可明顯提高慢性便秘患者完全自主排便次數,針刺總治療效應可持續20周,療法安全。

《內科學年鑒》被稱為國際內科學領域“第一刊”,由美國內科醫師學會出版。此次是我國針灸臨床研究首次登上該刊。不僅為針灸高級別證據探索奠定了基礎,也標志著國際權威醫學期刊對中醫藥研究的認可。

慢性便秘全球發病率為16%左右,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目前,治療主要采取口服瀉劑或促動力藥,雖然能取得即時療效,但長期使用容易產生藥物依賴等副作用,目前尚無特效治療方案。

過往經驗表明針灸治療可能有效,但證據強度不高,有待于進一步證實。為此,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中國針灸學會會長劉保延和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主任醫師劉志順牽頭開展,由國內15家醫院共同完成了1075例樣本的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

該團隊以高質量臨床試驗的國際視野進行研究。據劉保延介紹,研究方案從設計到實施,每一步都采用規范的國際臨床流行病學研究方法,嚴格遵循隨機對照試驗基本原則,以科學、規范的方法向世界展示了針刺治療慢性功能性便秘的臨床療效。

此研究中,他們建立了以國際專家為主的數據安全監察委員會,制定了行業組織標準——《針灸臨床研究管理規范》,建立了針灸臨床試驗注冊登記中心,得到了世界衛生組織國際臨床試驗注冊平臺項目管理部門認可。(記者 楊朝暉)

我國針灸臨床研究首登國際內科學“第一刊”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