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是中國第11個預防出生缺陷日
據澎湃新聞報道,“強制婚檢”自2003年轉換為“自愿婚檢”后,婚檢率迅速降低、出生缺陷率不斷上升是不爭的事實。
為此,國家衛計委聯合中國殘聯開展2016年出生缺陷預防宣傳周,以期宣傳普及出生缺陷防治知識,動員全社會更加關注和支持出生缺陷防治工作。
曾在2015年兩會期間提交相關提案的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教授葛均波則認為,應當考慮建立“自愿與強制相結合,自愿與免費相結合”的婚檢機制。
出生缺陷占嬰兒死因19.1%
出生缺陷指嬰兒出生前即發生的身體結構、功能或代謝異常,通常包括先天畸形、染色體異常、遺傳代謝性疾病等,目前已知病種多達8000到10000種。
2016年6月8日,國家衛計委就我國第五次兒童體格發育調查結果舉行發布會。國家衛生計生委婦幼司司長秦耕在發布會上曾表示,估算全國每年新增出生缺陷約90萬例。
“2003年實行婚前醫學檢查制度前的出生缺陷總發生率127.79/萬(出生缺陷比例3%);到了2007年,增至147.94/萬(出生缺陷比例4%)。2012年國家衛生部發布的《中國出生缺陷防治報告(2012)》中發布的出生缺陷總發生率為153.23/萬(2011年),出生缺陷的比例為5.6%。”
葛均波指出,由此計算,出生缺陷的比例10年中翻了近1倍。2007年中國每年新增缺陷兒為20萬例左右,而2011年這個數字已漲到90余萬例。在嬰兒死因的構成比里,出生缺陷已由2004年的第四位上升到2012年的第二位,占死因的19.1%。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的《國家殘疾預防行動計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 “行動計劃”)提出,在未來5年內,通過有效控制出生缺陷和發育障礙致殘、防控疾病致殘、減少傷害致殘等具體行動,有效減少和控制我國人口從出生到老年每個階段的殘疾發生、發展。
《行動計劃》明確提出要積極推進婚前醫學檢查,實施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做好產前篩查和診斷。其中,婚檢又被稱為防治出生缺陷的第一道關,但婚檢率的持續走低,讓第一道關失守。
婚檢率低位徘徊北京2015年僅9.44%
2003年10月1日,新《婚姻登記條例》確立“自愿婚檢”原則,取代此前的“強制婚檢”。新原則的深意在于:結婚是個人權利,個人健康、生理特點屬隱私。
但“自愿婚檢”制度確立后,“婚檢率驟降、新生兒患病率升高”成為一個令人擔憂的現象。
據新華社2016年4月份的報道,2003年新的婚姻登記條例實施后,強制婚檢取消,北京、廣州等城市的婚檢率由此前的超九成,降到如今的不足一成。
以北京為例,目前北京市已全部實施免費婚檢,但婚檢率始終在低位徘徊,2015年婚檢率僅為9.44%。
與此同時,出生缺陷和疾病檢出率卻在升高。
“這么高的出生缺陷率,不僅對于一個家庭,對于我們整個國家和民族都是巨大的損失”,葛均波認為,衛生部門應該盡快調整婚檢制度,建立“自愿與強制相結合,自愿與免費相結合”的婚檢機制。
葛均波表示,待婚男女應該加強對婚前醫學檢查重要性的認識,衛生部門也應該加大宣傳力度,讓社會公眾充分認識到遺傳性疾病和出生缺陷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