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歲的劉女士從幾個月前開始逐漸出現運動遲緩的癥狀,系鞋帶、扣紐扣比先前緩慢很多,寫字也越來越小。最近她左手不自主地輕微顫抖,抓東西費力,于是到中山醫院檢查,診斷為帕金森氏病。 中山醫院老年科陳治卿主任醫師介紹,帕金森氏病一般緩慢起病,逐漸加重。早期癥狀常表現為一側上肢或下肢抖動、僵硬、動作不靈活等,在緊張、著急、激動時情況加重,安靜、放松時情況減輕。隨著病情發展,逐漸影響兩側肢體,并出現面容呆板、寫字越來越小、走路胳膊不擺動、一條腿拖地、身體前沖或“小碎步”、起步轉身和晚上睡覺翻身困難等癥狀。病情逐漸發展,患者還會出現獨自行走困難,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甚至需要坐輪椅或臥床不起。 “治療帕金森氏病,藥物治療作為首選,是主要的治療手段,手術治療則是藥物治療的一種有效補充。”陳治卿醫生解釋,帕金森氏病患者如果出現嚴重的運動波動或異動癥,影響生活質量,出現癡呆和嚴重精神疾病,就要接受手術治療。手術方法主要是腦深部電刺激術,該方法相對微創、安全性高、療效持久、具有可調控性。此外,中藥、針灸和康復治療作為輔助手段對改善癥狀也可起到一定作用。適當活動如打太極拳、心理疏導也是輔助措施。(記者 楚燕 通訊員 李白楊)